坐落于古鎮漫川關的金川生物科技園,已成為當地循環發展的領頭羊。
山陽金川封幸公司先進的污水回收處理循環利用系統
金川封幸皂素清潔示范工程結晶車間
商洛日報 - 商洛日報訊(文/圖 記者 李 亮)2001年6月,在美麗的秦嶺南麓、陜鄂邊陲,在以漢江上游“水旱碼頭”文明遐邇的千年古鎮漫川關,山陽金川封幸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誕生了。它是當地第一家黃姜皂素加工的民營企業,小作坊式的生產,因為它的扎實和勤勞,一度有了穩妥的地位。然而,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國家對漢水流域造成污染的皂素生產企業下達關停命令,它也在其中。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它進行了技術革命,降低污染,循環利用,緊要關頭抓住了“一線生機”。它憑借著頑強的精神和毅力,憑借著刻苦的鉆研和努力,實現了從一個小作坊到陜南循環發展示范企業的蛻變,創造了由一個危在旦夕的企業到一舉成為全國生物醫藥循環發展示范企業的重大突破,被譽為一艘博浪前進的“航空母艦”,上演著黃姜加工的轉型傳奇。
起步遭遇困境
成傳德,山陽金川封幸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創始人。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從小受到憨厚淳樸家庭的熏陶,對農村有著一份特殊的情結。大學畢業后,通過在外打拼掙得的700元錢,回鄉推廣人工種植野生黃姜。
黃姜,學名盾葉薯蕷,俗名火藤根、粉黃姜,主產區在秦巴山脈,一些低山河谷的冬暖地帶也適宜生長,成傳德的家鄉山陽縣漫川鎮正好滿足了黃姜生產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上世紀90年代,這里已有不少村民種植黃姜,然而銷路不是很好,成傳德考慮到這一情況,他一邊種一邊把村民的黃姜收集起來一起運出去賣,這樣不僅解決了農民種植的銷路,他還有了豐厚的收入。
到了2001年6月,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成傳德一次性投資160萬元率先創辦了山陽縣金川封幸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利用家鄉優質的黃姜資源生產皂素水解物,成為當地第一個實現黃姜皂素加工的民營企業。剛開始,他的企業運作良好,也獲得了出乎意料的經濟效益。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國家對漢水流域造成污染的皂素生產企業下達關停命令,他的公司也無例外的被列入關停企業的名單。企業關停意味著什么?他十分清楚。他也一直在思索,黃姜皂素企業該如何減少污染,實現各種生產要素和科技要素的完美對接,變廢為寶。
技術革命戰勝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