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7日開幕的全球汽車論壇上,汽車產業政策變革成為行業各界關注的焦點。“國家鼓勵重組,我第一個響應第一個上當。”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在論壇現場語出驚人,直言對長豐的收購影響了廣汽整體上市,而神龍公司商務副總經理魏文清也表示,現有汽車產業政策管理面太寬、太細,亟須隨著時代發展進行調整。在質疑現行產業政策的同時,業內各界也紛紛呼吁與時俱進的產業政策及時出臺。
現行政策引來詬病
現行《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于2004年6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至今該政策已經服役超過9年的時間,按照十年的更新周期,現行政策已經接近生命末期。而2009年,國務院發布《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2009-2011),明確指出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集團進行兼并重組。同年5月,廣汽集團以10億元收購長豐汽車29%股份,并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這正是曾慶洪在現場直呼“上當”所在,“我收購長豐29%,相關部門說不影響廣汽A股上市,結果收完以后資料上交證監會,證監會說同業競爭不能上市,廣汽集團整體上市不得不推遲。”無獨有偶,神龍公司商務副總經理魏文清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現有汽車產業政策管理面太寬、太細,政府將部分原本屬于企業的部分也管進去。他指出,政策管理要有導向性,但很多時候企業自己會根據市場作出判斷和調整,不需要政府過多來管。
各界呼吁完善政策
在質疑現行產業政策的同時,行業各界也紛紛呼吁新政盡快出臺。曾慶洪指出,合資企業30年合作期即將到期,新的產業政策應盡快出臺。在曾慶洪看來,新的產業政策不應僅包括發改委、工信部,還應該包括稅務總局、工商總局以及財政部等在內,是一個整體的產業政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制定新的產業政策時,各部委要相互協調,步調一致,不要出現發改委支持,證監會不支持的情況。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認為,汽車產業政策不僅要保持前后的一致性,相關主導部門也要保持更緊密的協調。
合資股比開放再成焦點
由于部分合資企業30年合作期即將到期,是否開放合資企業股比再成行業爭論焦點。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商務參贊陳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合資企業對等股比的限制確實造成國內外政策的不平衡,開放股比的政策應提上議事日程。陳林建議,企業和行業組織都必須研究,也要考慮今后一旦股比放開以后,企業還有沒有發展的空間,這樣才不至于到最后一旦放開,給政府管理、企業生存都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面對股比放開后是否還會合資的問題,陳林表示,這要由雙方企業自主決定,政府不會干預。
盡管商務部首度松口,但對此行業內存在很大爭議。福特汽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艾倫·穆拉利認為,股比開放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福特非常希望看到放開的資本市場,這對中國消費者是件好事。龐大汽貿董事長兼總經理龐慶華也指出,由于WTO的規定,中國必須放開50:50的限制。在龐慶華看來,現在中國汽車已經比較強勢,政策的放開不會對中國企業產生太大的負擔。但董揚持反對意見,認為股比不可能開放,也明確反對開放股比。
■聲音
大佬視角
“現在談論東風是否能從發改委獲得批準還為時太早,現在還是一個項目的合理性問題。”
——針對東風將收購PSA股權的傳言,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朱福壽首次公開回應。
“去年中國的乘用車市場已經達到了1500萬輛的規模。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汽車市場,年產量將會超過2000萬輛。”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會長池史彥認為,中國的市場規模是世界最大的,中國應該引領全球汽車行業的方向。
“我不會對傳聞作出回應,原計劃不變,我樂于為福特效力。”
——福特汽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艾倫·穆拉利在被外媒追問是否會離開福特掌舵微軟時,他如是說。
犀利觀點
“目前在外國人看來中國汽車品牌價值就是便宜、廉價。因此中國本土車企在歐美沒有很大競爭力,但拉美、非洲等可能有好的發展。”
——美國博斯公司高級專家,Synergistics咨詢公司的創始人、總裁Bill Russo在論壇上談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車企。
“如果現在到2015年對20個城市采用限購措施,我預計到2020年將會影響10%的汽車銷售。”
——倫敦亞洲汽車信息機構的董事總經理Ashvin Chotal給出如上統計數據。
“目前對汽車的限購政策很荒唐,對行業的打壓直接影響了經濟,如果汽車方面門檻太高,受害的是國產汽車,因此限購該取消。”
——經濟學人集團中國首席執行代表許思濤認為,中國自主車企要整體提升,政策環境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