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臨江而建的城市,安康如果管不好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漢江水質的保護就無從談起。為此,安康近年來投資18.6億元建成21個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廠。
商洛:生態保護讓每年稅收減少8億元
同陜南漢江水源涵養地的其他地市一樣,商洛也面臨發展經濟與保護水源的兩難困境。丹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之一,其中陜西段264公里全部在商洛市境內,流域面積達7478平方公里,占丹江流域總面積的44.5%,年均徑流量約16.3億立方米。
為確保“一江清水供京津”,商洛市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和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付出重大犧牲:生態保護直接導致該市每年減少各類稅收收入約8億元,并且年均減收幅度仍在持續加大,僅淘汰產能一項就影響到1萬多人的就業和生計。據陜西省環保廳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陜南三市累計關閉污染企業240余家,停建和整頓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30余個,黃姜皂素加工企業由109家減到目前的2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