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縣中村鎮梅岔村,村民集資修建的吊橋,是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該橋四年前被大水沖成危橋,河東岸300多村民出行一直靠趟水過河,遇到發大水,村民出行都成了難題,唯一能走的,就只有靠走危橋通過。采訪中,該鎮鎮長表示接下來會盡力解決。
9月17日,由于山路被滑坡的沙石阻斷,記者冒雨步行兩個多小時來到山陽縣中村鎮梅岔村,見到了該村唯一連接河東西兩岸的吊橋。整座橋橋身只剩下一座鐵架子,順著橋身一側有人鋪設了一層木板,寬度僅容一人通過,橋下則是一米多深的河水。東邊的一段橋身扭曲地倒在河道中,西邊連接橋身和道路的引橋已經被洪水沖斷,中間相距有兩米多。
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河東岸幾名村民抬著一個梯子向橋這邊靠近。村民先搭著梯子爬上橋,兩個人一手抬著梯子一手攀著橋一側護欄,小心翼翼地走到西邊。隨后幾個人合力搭好梯子,在引橋和道路間架起一座“橋”,慢慢地爬了過來。
“過的時候橋晃得厲害,肯定害怕啊”,村民李師傅說,“平時我們都是趟水過河,一到雨季河里發大水,就只有這樣過了,之前那橋面上啥都沒有,走的時候跟走鋼絲一樣,提心吊膽的,現在上面的木板是前幾天對面一戶人家結婚時才鋪的。”
村民張師傅告訴記者,河東岸的村子是梅岔村四組,大概有40多戶300多人,有30多名小孩。村里一直沒有橋,直到2009年村民集資修橋,但是2010年時橋還沒竣工就被大水沖毀。
“不管大人出去干活還是小孩上學都得過河,平時還好,近期河水漲了根本過不了,有急事出行就必須靠危橋通行,走在上面太危險了,有的人實在沒辦法這幾天給孩子請假就沒去上學。”村民龔師父說。
梅岔村村委會主任夏克軍表示,2010年橋被沖毀后,村民通過這種方式過河確實很危險,但是村里根本無力承擔修橋的費用,這些年也向上級部門爭取過,資金始終申請不下來。
隨后,中村鎮鎮長王治明在電話中稱,對于梅岔村村民過河難的問題他是知道的,只是橋跨度大,難以立項,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嚴重短缺。去年請山陽縣慈善協會去看過,但是慈善協會資金有限,接下來他們會盡力解決這個問題。(記者王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