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開展“三個年”活動系列評論之一
本報評論員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打造“一都四區”、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一年。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一步一個腳印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商洛美好圖景變為現實,必須狠抓發展第一要務,毫不放松抓好項目建設。全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搶抓經濟恢復的窗口期、機遇期,全力以赴抓項目、抓投資、抓發展,不斷掀起項目建設新熱潮,為推動商洛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支撐。
要以項目儲備庫為基礎,高質量做好謀劃儲備。要緊盯國家重大戰略、重點支持領域,緊抓西商融合發展重大機遇,圍繞能源、新基建、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縣域首位產業、主導產業,謀劃儲備一批促進產業提質增速、縣域經濟提升、數字化改革、城鄉面貌更新的大項目、好項目。要組織參加好第七屆絲博會、第五屆進博會、陜粵港澳經濟合作活動周等大型招商活動,依托標準化廠房、“3+N”產業集群、工業集中區精準開展“叩門招商”。要建立重大項目前期會商機制,積極協調辦理選址、用地、環評等手續,聚力攻克征地拆遷等堵點難點,為項目開工建設搶時間、趕進度,提升謀劃項目落地率。
要以在建項目庫為依托,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今年我市計劃完成省、市兩級重點項目投資656億元,力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這既是做大總量、穩定預期的必然要求,又有優化結構、支撐發展的深層考量。一方面,要立足當下穩增長,抓實西十高鐵、商洛電廠二期、秦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等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提質增效、數字基建縱深推進的項目,加速產業聚鏈成群,加快科創項目落地實施,爭取早投產、早見效、早受益。另一方面,要著眼長期高質量,強化政府投資引導,釋放民間投資活力,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資,持續優化項目投資結構,為發展增潛力、添活力、蓄后勁。
要以項目納規入統為目的,高質量提供要素保障。要素保障是項目建設的重中之重。要充分發揮穩投資專班作用,抓好投資項目入庫納統工作,做到應統盡統。要建立重點項目用地保障供應專班,及時梳理需加大建設用地保障的重大項目清單,加強與中央和省銜接,切實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要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預算內資金,加快資金撥付和使用,同時拓寬融資渠道,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爭取融資,加大資金保障力度。
要以項目全過程管理為抓手,高質量實施服務管理。要強化科學論證決策,建立完善項目評審機構庫、專家庫,完善咨詢評估、專家評議、風險評估等重大項目實施流程,提升項目決策科學化水平。要探索高效審批方式,建立健全“多部門參與、事前會商、充分銜接、一次辦結”并聯審批工作機制,探索省、市重點項目審批手續行業主管局長協辦制,深化“容缺后補”制度改革,推行“一站式服務”和“一網通辦理”,最大可能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要全面推行項目審批委托評估、項目招引盡職調查、合同簽訂依法審查,科學劃定企業投資與政府投資邊界,提高項目工作專業化、規范化水平。要開展動態監測評價,推動建立以“畝均效益”為導向的項目評價體系,構建資源要素配置與評價結果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制度,提升項目全過程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效益。
實干爭春早,奮進正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大抓項目、大抓投資、大抓發展,譜寫商洛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