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陳再生
市委、市政府召開第二屆鄉黨回鄉發展大會,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和這么多鄉黨見面的機會,看到這么多成功人士返鄉投資,我心情十分激動。
我離開商洛26年了,商洛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的發展,城鄉面貌、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又規劃出“一都四區”的發展藍圖,與西安共商緊密合作,并從“生產圈、生活圈、生態圈、交通圈”入手,融入西安共興共榮、共謀發展簽訂了協議。在秦創園建設基地,提出“異地孵化,回鄉發展”“商洛鄉黨,返鄉發展”這些新思路,是在認識分析市情基礎上,堅持改革開放、內外結合,實施定位發展、錯位發展、借位發展、商洛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戰略性舉措,具有長遠而現實的指導意義。在市區大手筆、大動作地安排了市博物館、南山花園酒店,環西路及連接線、西十高鐵西站,南秦河生態公園、南秦水生態治理、兩河口城市運動公園、龍山公園、商洛北客站、黃沙河綜合改造和學校、劇院、醫院、酒店等十幾個項目,時間短,建設快,起點高,規劃有創意,極大地提升了市區市政建設水平和城市化檔次格局,成了“一都四區”中的中心之都,令人鼓舞,令人欽佩,體現了商洛新速度,商洛新特色,商洛新風格、新精神。新春之際就召開這個會議,又會有一批新項目落地建設,這種為商洛謀發展、真抓實干的精神令人十分感動。作為一個商洛人,我對商洛各級領導、各方面人士、家鄉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和良好祝愿。
商洛鄉黨回鄉發展是一件戰略性的大事、實事,潛力很大,我今天來參會,很激動,也很感慨,談點感想和建議。
過去的勞務輸出,為今天的回鄉發展奠定了基礎,實現了良性循環。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剛改革開放,實行“八七”扶貧,當時地委行署制定發展戰略把勞務輸出作為重大措施,提出40萬商軍下東南,地縣領導掛帥,由扶貧辦和人勞局主抓,利用蘇陜干部交流,深圳等特區建設,河南、山西、陜北資源開發,新疆摘棉、關中麥客等機遇大力組織勞務輸出。對在家出不去的婦女、健康老人搞好小額信貸,發展家庭副業。幾十年來,商洛勞務輸出大見成效,涌現出了王世春、賀增林等為代表的大批農民企業家,實力大增,有了人才基礎;西安商洛商會,北京、廣州、新疆等地商會,各縣商會,商洛僑商會相繼成立。勞務輸出培養了大批人才,實踐證明,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著名學者傅佩榮先生說,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潛能等待開發。若想事業有成,必須經歷三個階段,走出、考驗和復返。奉獻社會、榮歸故里理應受人尊敬和稱贊!
現在,根據形勢的發展,號召勞務輸出中創業有成人員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發展振興,有了基礎和條件,既為應有之義,也是勢在必行。我在決咨委時分管農業,又就這個題目到山陽、商南、柞水作調研,并與在西安的商洛打拼出來的多位鄉黨老板交談,發現這些人中第一代創業者年事漸高,交班給第二代,大都想回鄉生活,他們有鄉愁情懷、家鄉觀念、親朋感情,愿意為家鄉辦事,有的送溫暖,有的辦公益,有的謀發展;年輕的一代有事業心,有榮譽感,有成就感,也有家鄉情懷,也都愿為家鄉發展作各種貢獻。這兩代打工人除了有企業、有技術、有隊伍外,他們理念新、視野廣、信息靈、朋友多、渠道暢,這是擴大招商友情帶商的有利條件。我寫了調研報告,提出了意見建議,報省決咨委、送商洛決咨委。現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件事,是明智之舉,也到了有條件、有基礎動員有實力、有能力的鄉黨企業家返鄉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的時候,但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有大量基礎工作要做。市委、市政府已通盤部署,提出了要求,制定了不少優惠政策,提供一流的服務保障和支持。旨在以更優的營商環境、聚企業、凝人心、激發生產力,提升商洛的軟實力和競爭力,推動商洛高質量發展。希望各位鄉黨企業家大展宏圖,興旺發達,增強實力,提升能力,盡力當好投資家鄉的生力軍、建言獻策的智囊團、鄉村振興的助推者、商洛形象的宣傳員、招商引資的搭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