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小龍 王江波
比亞迪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內,實驗員在實驗室檢驗安全氣囊發生器各項參數,確保產品質量合格。
在金山康養城休閑娛樂中心,老人們自發組織樂團排練樂曲。
在陜西達沃鑫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小心翼翼地組裝精密滑臺。
中國·鎮安蘭花產業園全貌
寒冬戰尤酣,項目施工忙。凜冽的寒風擋不住建設者們前進的步伐,在鎮安縣月河鎮鎢產業園,生產設備高速運轉,產品源源不斷產出;在山陽縣陜西瑞通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數百名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各式各樣的小型家電經過組裝、打包后迅速發往全國各地;在洛南縣西北核桃物流園,一個個經過精深加工的核桃產品走上人們的餐桌……競相發展的火熱場景交替上演,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新的動能。
項目是經濟工作中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重要抓手。2022年12月8日至11日,市委、市政府舉行2022年全市重點項目觀摩活動,并召開點評總結暨工業發展大會,針對全市重點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現場觀摩、深入總結、及時調度。市委、市政府緊盯項目的態度舉措,向全市上下樹立起一個鮮明導向:必須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堅定不移推進項目建設。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發展。回望走過的2022年,面對疫情沖擊、市場需求收縮和經濟下行等多重壓力,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盯“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三件大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精心謀劃了212個市級重點項目。這些項目的逐步落地見效,穩住了全市經濟大盤,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交出了一份浸滿汗水、來之不易的高質量答卷。
科學規劃 立足特色謀項目
項目源于謀劃,只有不斷謀劃一大批項目、儲備一大批項目、建設落地一大批項目、竣工投產一大批項目,才能形成項目投資工作的良性循環。2022年,全市立足特色,因地制宜,全面厘清現有產業布局和當地特色,梳理出了一張張各具特色、脈絡清晰的產業發展規劃圖。
柞水木耳作為我市全力打造的重點產業,由于缺少精深加工,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卻賣不上好價格,產業升級迫在眉睫。柞水縣以木耳產業為立足點,通過柞水木耳全產業鏈項目,緊盯木耳精深加工、木耳產品研發等,打造全省最大的木耳菌包加工端和木耳產品精深加工端生產基地,全面提升柞水木耳產品加工轉化率,助力柞水加快建成“50億級木耳產業集群”。
山陽縣緊緊圍繞“3+N”產業集群,利用現有產業資源,打造上下游銜接的產業集群,組團式發展優勢突出。高頻變壓器及DC線材制造項目是2022年全市重大項目之一,于2022年1月開工建設,3月建成投產,實現了當年招商建設、當年建成達效,已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利稅1360萬元。該項目之所以能順利投產達效,依托的正是雷博光電等企業,通過引進顯示模組等關聯企業10家,形成了以觸控顯示和5G電源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年產值超過15億元。
商南縣茶產業發展歷史悠久,產業成熟度較高。近年來,該縣投資8.5億元建設4萬畝高端茶園,推動茶產業集群發展,提高產品價值,不斷完善茶產業鏈。目前,富水鎮萬畝茶海已入駐市級以上茶葉龍頭企業8家,全面建成后將形成一個集茶文化體驗園和茶藝觀光園等園區景觀、特色民宿、養生茶膳為主的康養基地及茶葉深加工的茶產業基地,通過“農旅、工旅、康旅”融合,將形成“茶葉+”“+茶葉”的融合發展態勢,使茶產業成為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百萬套小家電及智能家居項目、綠色建材項目、LED半導體封裝及應用項目、達沃鑫年產50萬套精密滑臺項目……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生根,一大批支撐作用明顯、帶動力強、效益顯著的重點項目加速建設,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在科學謀劃項目的同時,我市圍繞“中國康養之都”“3+N”產業集群和17條重點產業鏈,以強鏈延鏈補鏈為目標,精準招引一批具有引領性、支撐性的重大產業項目,按照“一個項目一個對策”精準推進項目建設。一個個重大項目在商洛建成投產的背后,是我市全力穩經濟謀發展、穩中求進的生動實踐。
錨定目標 明晰思路建項目
總投資26.8億元的鎮安鎢產業園一期項目經過緊張施工,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綜合產值50億元,集基地種植、葡萄酒研發生產、特色民宿、養生體驗、文化旅游于一體的丹鳳酒莊三產融合示范項目有力有序推進,將解決2000多人的就業問題;總投資20億元的比亞迪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正在擴容建設,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30億元,稅收9000萬元,帶動近萬人就業……
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活力之本,是穩增長、打基礎、增后勁的關鍵舉措。2022年,全市上下圍繞打造“一都四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凝心聚力、苦干實干、全力以赴謀項目、抓產業、促發展,項目建設呈現出良好態勢,有力拉動了經濟增長。
全市上下將產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項目建設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極,不斷搶抓高質量發展新機遇。我市圍繞全年投資破千億目標,建立了周末現場觀摩會、軍令狀等制度,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實行150名市縣科(股)長包聯150個新開工重點項目等舉措,推動全市形成領導帶頭示范、各級齊抓共管的工作氛圍。創新提出建立“五庫兩單”項目全過程管理機制,推行服務企業家“早餐會”制度和重大招商項目跟蹤服務機制,深化“一站辦結”“容缺受理”等模式,成功舉辦首屆“鄉黨回鄉發展大會”和絲博會等重大招商活動,引進總部經濟項目6個,引入信義玻璃、浙江眾成、海越能源等500強企業來商投資上百億元。一批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增后勁的大項目好項目接續不斷檔,跑出了發展加速度。
為促進項目盡快落地,我市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接續措施,將全年重點項目建設目標按照“一項目、一方案、一專班”的要求,指導各單位將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強力推動項目開工。通過推行聯合辦公、并聯審批、承諾制等,切實提高項目前期工作效率,壓實工作責任,嚴密防范風險,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項目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全市重大項目建設按時序進度完成投資任務。
改善民生 筑牢根基立項目
“這個‘家門口’的養老院真不錯,我在這里既解決了吃飯問題,又結識了很多新朋友。每天大家一起做操、下棋、唱歌、做手工,感覺過得充實又快樂。”家住丹鳳縣龍駒寨街道72歲的李淑霞高興地說。
因為孩子在外地打拼,沒有時間照顧李淑霞老兩口。退休后,隨著年齡增大,養老成了一家人最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2017年,金山康養產業園在丹鳳落地,看著設施一應俱全的養老中心建成,他們經過考慮,住進了裝修一新的金山老年公寓。“醫生就在身邊、吃飯就在樓下,各種老年活動應有盡有,現在不愁了!”李淑霞笑著說。
和李淑霞一樣,家住丹鳳縣商鎮的村民王建軍,以前看病要坐幾十分鐘的公交車才能到丹鳳縣醫院。“現在有了即將建成投用的丹鳳縣人民醫院就不一樣了,出門就能就醫,別提有多方便了。”王建軍說。
新建的丹鳳縣人民醫院位于丹鳳縣商鎮,按照國家三甲醫院標準建設,引進了西門子雙源128排螺旋CT、西門子B超等全國一流的醫療設施設備,建成后將成為一所現代化、數字化的綜合性醫院,縣域醫療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全縣醫療、科研、服務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2022年,我市重點項目建設在加快特色產業鏈延伸的同時,還緊盯城市弱項和短板,圍繞群眾全生命周期美好生活需要,大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斷加大民生領域的投資力度,實現教育、醫療資源的有效整合,城市品質的有效提升。通過“兩拆一提升”和“兩邊一補齊”行動,各地中心城市面貌得到徹底改善。
2022年,全市重點項目觀摩活動24個重點項目中,近三分之一都是民生項目。鎮安云鎮水庫供水工程、山陽縣城提升工程、商南城鎮供水及綜合利用項目、洛南縣第二高級中學建設項目、環城南路商州段項目、兩河口城市運動公園項目……隨著一批批民生工程相繼建成,一個個城市公園點綴街頭,生態康養、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商洛正向我們闊步走來。
聚焦綠色 生態優先抓項目
近年來,我市在重大項目建設上,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綠色循環發展主線,聚焦補鏈延鏈強鏈,積極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大數據等綠色產業體系,推動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了新進展。
伴隨著冬日的暖陽,走進陜西城安礦業發展有限公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幾個大字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放眼望去,群山翠柏環抱下的礦區與四周的風光渾然一體。
陜西城安礦業發展有限公司位于鎮安縣月河鎮的山坳里,這里擁有全國品位最高的大型易選富鎢礦山。隨著鎢產業園的修建,山林中多了一些人聲鼎沸,但礦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礦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從辦公區到生活區,再到生產區,建筑物錯落有致,處處干凈整潔,顛覆了傳統礦區的形象。“這是我們建設的防風抑塵網,目的就是減少揚塵。”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看到建設好的防風抑塵網環繞在廠區周圍,而這僅僅是該企業打造綠色礦山的一個縮影。
走進這座礦場的中控室,工作人員正仔細監控著電腦屏幕上的數據變化。“我們礦區占地906畝,目前建設有日處理鎢礦1000噸、年產鎢精粉6000噸的采選生產線和配套生活區、辦公區等基礎設施。礦區所有的生產流程都在中控屏得以呈現,我們也可以實時監控各項數據,確保生產全過程綠色化、智能化、低碳化。”項目負責人說。
2022年,全市圍繞新材料、綠色食品、健康醫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清潔能源等重點產業鏈,強化關聯企業的縱向配套、橫向協作,推動產業向上下游延伸、中高端拓展,實現聚鏈成勢、集群發展。在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飛地孵化器等科創平臺的基礎上,各地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企業主體作用,加強與各科創平臺的合作,加快“卡脖子”技術攻關,以含“新”量支撐含“綠”量。
鎮安蘭花產業園、商南萬畝茶海、鑫磊恒達公司裝配式建筑板材生產、三一綠色建材、城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重點項目建成落地,如今的商洛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統一,推動工業節能降碳和綠色發展,努力以產業“降碳”為發展“增綠”,以更高標準奮力譜寫商洛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優化服務 提質增效穩項目
市場經濟是候鳥經濟,哪里環境好,投資商就到哪里去,因此營商環境就成為一個地方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為促進項目建設,我市努力在保障土地、廠房等要素上下功夫,助力項目早落地、早竣工、早投產、早達效。
抓項目不僅要有滿腔熱情,更要有一股韌勁。這股韌勁,不僅體現在項目的簽約、落戶上,更體現在為項目持續發展做好后續服務上。2022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先后制定了《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改革實施方案》《加快優化營商環境二十六條措施》,建立健全市、縣區長與企業家早餐會制度、營商環境舉報投訴限時辦理制度、營商環境輿情回應關切制度等,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持續擴大有效投資,高效推進項目建設,不斷穩定經濟發展。
我市制定出臺了穩經濟35條、促進服務業恢復發展40條等措施,落實“降、免、退、緩、貸”等紓困政策,新增退稅減稅降費9.01億元,撥付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1037.82萬元,涉及企業470戶,惠及職工24255名。我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增長10.65%,增速居全省第一;啟動實施金融支持經濟穩增長“四接三穩一提升”專項行動,積極推動“金融23條”等重大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圍繞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我市不斷改進干部作風,突出項目線、企業線,下茬解決突出問題,針對營商環境領域重招商輕服務、審批效率不高、要素保障不力、企業訴求反映渠道不暢等問題,全面建立營商環境“統籌協調、部門共治、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全面推行“企業有事、政府代辦”,進一步壓緊壓實職能部門責任,以干部作風轉變推動營商環境提升,為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供“硬支撐”。
一個個落地見效的項目、一句句群眾點贊的聲音、一幕幕拼搏的畫面,清晰地記錄著2022年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驕人成就。
攥指成拳聚合力,千帆競發譜新篇。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市將持續聚焦“一都四區”目標,緊扣“山水園林城市、旅游康養之都”城市發展定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在新征程新賽道上接續奮斗、再攀新高,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書寫出商洛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