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創原實施一年來看商洛發展變化
山陽縣全力打造以科技創新為主導且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電子信息產業園區
秦創原西安-商洛飛地孵化器
本報記者 李小龍 通訊員 張 宏
“秦創原”實地調研陜西鋅業等企業112家,征集“揭榜掛帥”科技需求29項,現場協調解決發展難題25個;
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可充電的鑰匙扣照明裝置(外觀設計)”專利榮獲2021年陜西省專利獎一等獎;
全市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9個,與高校共建人才聯絡平臺13個,392名科技特派員下沉一線……
一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持續優化創新生態,釋放創新活力,搭建創新舞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激活了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搭建舞臺 助力科技人才創新創業
“以前引進技術人員很困難,月薪兩萬元都招不到人,自從入駐秦創原西安-商洛飛地孵化器后,現在每月8000元薪資就招到了技術人員。”日前,陜西德潤康中醫藥產業園相關負責人鄧尚于在接受采訪時說。
自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以來,我市成立了秦創原(商洛)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領導小組,組建了秦創原(商洛)創新促進中心,投入專項資金1300萬元用于秦創原建設。相繼出臺了《秦創原(商洛)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關于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措施》等政策文件,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據了解,我市建立了以科技特派員、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等為主的500名科技人才庫,成立市級科技特派員產業技術服務團7個,選派科技特派員443名。同時,積極對接國家科技特派團46名科研專家和科技人員,“組團式”駐點我市5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服務縣域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和“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等本土人才培養幫帶,讓科技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智慧支持。
搭建舞臺助力人才創新產創業。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珺說:“為了做好新品研發和技術培育,我們先后引進本科以上專業研發人員36人,對科技成果進行轉化升級。”
我市持續加強創新主體培育,按照“階梯式”培育思路,通過資金、技術、稅費減負等傾斜,支持各類科技企業健康發展,上半年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32家,培育并通過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6家,使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2家。
“僅去年全市剛性引進碩士研究生138名、博士研究生5名,聯合高校企業共同培養博士研究生4名。柔性引進各類人才32名,落實高層次人才過渡住房、安家補貼、稅費減免、創新創業扶持等優惠政策。”商洛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
飛地孵化 架起校企合作橋梁
為加速推進“秦創原”建設,商洛市還在商洛高新區建設了秦創原(商洛)孵化器,入駐博士項目團隊5個,成立科創公司6家,市內外聯動的企業孵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商洛建成的秦創原(商洛)創新驅動網絡平臺,發布科技供需信息、資源、數據等25627項,與省級總窗口和地市窗口實現互聯互通。5月份,該平臺發布了盤龍藥業技術需求揭榜掛帥信息,陜西科技大學主動對接平臺,完成揭榜。此項揭榜掛帥項目完成后,將為企業創造約2000萬元的經濟效益。目前,“秦創原”實地調研陜西鋅業等企業112家,征集“揭榜掛帥”科技需求29項,現場協調解決發展難題25個。
今年,我市在西咸新區啟動建設5000平方米西安-商洛飛地孵化器,首批入駐的陜西德潤康中醫藥產業園等4家市內龍頭企業,以“飛地創新、離岸孵化、回遷發展”的模式,孵化培育科技型企業20家。這些擁有較強技術研發實力的企業,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后,在政策、人才、資金等支持下,不斷轉型升級,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和不竭動力。
在商洛高新區秦創原(商洛)創促中心孵化基地,商洛學院化學工程與現代材料學院趙威向記者展示了燒制好的發泡水泥和陶粒樣品。“我們團隊分別采用尾礦固體廢棄物燒制性能優異的發泡陶瓷材料,尾礦利用率80%,年產量是現有輥道窯的3倍左右。繼發泡水泥新研發成功后,新研發工程陶粒硬度和質量優于石子,目前已與藍田建筑公司達成合作協議。”
飛地孵化加強校企合作橋梁。目前,山陽縣、柞水縣中藥材溯源體系建設完成,“盤龍產業學院”“盤龍健康醫藥工程技術中心”“秦創原秦嶺健康醫藥成果轉化示范園”掛牌成立。目前,秦創原西安-商洛飛地孵化器已確定生物醫藥、健康食品、新材料等領域約10家企業入駐。
“兩鏈”融合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我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不斷提升科技供給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持續推進高校進企業活動,征集“卡脖子”技術需求35項,并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揭榜掛帥機制。組織全市80多家企業與高校精準對接,40多家企業與西安交大等高校達成了校企合作,完成技術合同交易1.73億元。
項目包裝,科技賦能,追趕超越的力量不斷釋放。我市不斷加大科技項目爭取力度,圍繞健康醫藥產業方向,策劃廳市聯動項目,制定研發課題10個。爭取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秦創原引用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專項及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9項。
企業出題,專家解答,把創新鏈與產業鏈緊密地聯系到一起,是我市實施驅動創新,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7月22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茶葉產業組的石元值、王麗鴛、余有本3位專家深入鎮安縣達仁鎮,為茶葉企業和茶葉種植大戶送來“科技大禮包”。今年7月,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可充電的鑰匙扣照明裝置(外觀設計)”專利榮獲2021年陜西省專利獎一等獎。
“兩鏈”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地方經濟綠色循環發展。“我們三年前投產的環亞銅項目,目前招引企業14家,其中科創類企業6家。”在洛南縣環亞源環保集團,負責生產運營的總經理康娟說,“針對尾礦、化工企業污泥中含有部分重金屬、廢金屬,我們通過先進工藝,從危固廢中提取有色金屬,加工成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使廢棄物變廢為寶。去年,公司上繳利稅1.51億元。”
科技強市風正勁,厚積薄發看商洛。陜西海恩與西安交大合作開發改性錳酸鋰等新材料,取得發明專利13項,目前改性錳酸鋰和18650電池已投產,年銷售額1.5億元;氟磷酸釩鋰正極材料及儲能電池已開工建設,投產后將形成30億元產值……一系列科技成果加速轉化,一系列創新成果已經轉化成看得見的生產力,必將為商洛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