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 張素)27日在北京發布的法治藍皮書《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25)》(下稱“藍皮書”)稱,2025年,反腐敗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并積極探索制度反腐,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
藍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發布。其中指出,2024年,反腐敗斗爭進入深水區,深化拓展金融、國企、能源、煙草、醫藥、體育、基建工程和招投標等重點領域反腐,加大對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的甄別和查處力度,加大對行賄行為的懲治力度,努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
數據顯示,官方不斷加大對行賄人的懲戒力度。2024年,紀檢監察機關立案行賄人員2.6萬人,移送檢察機關4271人;檢察機關起訴行賄犯罪3068人,同比上升18.3%;人民法院審結行賄犯罪案件2473件2873人,同比增長18.6%。
著眼下一步,藍皮書提出要“完善監督體系,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比如,加大反腐敗制度供給。對于利用數字加密貨幣進行洗錢、隱蔽利益輸送等新型腐敗行為,應及時出臺針對性法律條款進行規制。
藍皮書建議拓寬外部監督渠道,完善舉報獎勵機制。例如,設立專門的反腐敗舉報熱線和線上平臺,對提供有效線索的舉報人給予物質獎勵和嚴格的保密保護。
在建立透明化財務管理機制方面,藍皮書提出,推進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財務公開,用民眾看得懂的方式詳細披露財政預算、資金使用流向等信息。采用區塊鏈等技術確保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讓資金使用情況在陽光下運行。
藍皮書還稱,公職人員必須嚴格申報個人財產和利益關系,制定嚴格的利益沖突回避制度。當公職人員涉及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經濟利益關系時,如親屬在其管轄業務范圍內經商,必須主動回避相關事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