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昌4月23日電(朱瑩)23日,記者從江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江西省重點實驗室積分制績效評價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江西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平臺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探索在省重點實驗室績效評價中采用“積分制”,建立江西科創平臺建設的“新標尺”,目前已全面完成172家省重點實驗室首次積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江西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宋德雄介紹,2023年、2024年,江西省重點實驗室相關改革連續納入了該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由江西省科技廳牽頭負責。2024年11月,江西出臺了《江西省重點實驗室積分制績效評價工作指引(試行)》,通過構建積分制績效評價體系,實時捕捉實驗室的“科研脈動”,建立了江西科創平臺建設的“新標尺”。
圖為23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江西省重點實驗室積分制績效評價新聞發布會。江西省科技廳供圖據介紹,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改革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全面優化重組省重點實驗室,第二步是創新構建積分制績效評價體系,第三步是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積分制應用機制。通過重構平臺體系、創新考評機制、強化激勵約束等遞進式舉措,著力打造新型科技創新平臺。
宋德雄介紹,目前,江西省重點實驗室“四梁八柱”初步構建。江西結合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評審標準和評價導向,通過橫縱向對比,突出省重點實驗室創新能力、成果轉化能力,形成覆蓋6大能力12項核心指標的評價體系。為避免實驗室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該省制訂了“三年遞減、六年清零”的原則,通過逐年累加、同期遞減規則,激勵實驗室滾動、持續創新。
江西省重點實驗室“四大導向”基本形成。其中,在特色化導向方面,江西根據實驗室所處領域、依托單位發展特點,定制特色化評價指標,如基于醫療機構等單位特殊性,在成果轉化與產業化貢獻指標中設置差異化指標。
在培育性導向方面,江西瞄準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設置40歲以下科研人員占比、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等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指標,突出重大項目、重大獎勵、重大成果等導向性指標。
在應用化導向方面,江西順應“破四唯”,弱化論文類科技成果,避免唯數量不重質量,強化高水平科研項目、科技獎勵等成果,并突出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效能,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
在市場化導向方面,江西拓展經費投入渠道,引導依托單位加大研發經費的投入,鼓勵實驗室吸引社會資本支持實驗室建設。
“總的來說,通過對省重點實驗室開展‘畫像體檢’,在提高免疫力、增強創新力方面取得了較好的階段性成果。”宋德雄表示,下一步,江西將繼續為省重點實驗室“量體裁衣”,完善“優勝劣汰”的積分制績效評價結果運用;以“小積分”撬動“大變革”,在該省科技創新平臺基地清理規范工作中,將積分制績效評價方法推廣運用到省內其他科技創新平臺績效評價中,推動江西省科技創新平臺提質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