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4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歐亞非遺國際傳播中心19日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揭牌。
歐亞非遺國際傳播中心由中國外文局中東歐與中南亞傳播中心(人民畫報社)以及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共建。該中心為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化傳播提供了創新路徑,將以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為實踐基地,采用“非遺+媒體”與“文化+科技”的跨學科模式,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傳承推廣與國際交流。“希望歐亞非遺國際傳播中心以中醫藥文化為核心,聯動中東歐、中南亞地區的資源,打造跨文化對話的‘新范式’,讓‘和而不同’的東方哲學在全球語境中煥發新生。”上海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徐建光對歐亞非遺國際傳播中心寄予厚望。
歐亞非遺國際傳播中心19日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揭牌。(上海中醫藥大學供圖)同日,海鹽生產工藝文物(鹽與健康)展開幕。該展覽以“鹽海遺珍”為主題,展示中華海鹽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分歷史沿革、海鹽工藝、鹽與健康和鹽與中藥四大版塊,以“展覽+研究性學習”“展覽+科創教育”為核心,構建起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教育創新的融合平臺。
海鹽生產工藝文物(鹽與健康)展配套“尋鹽記——行走的博物館”研學課程和研學線路。研學課程包括“鹽水發電小車”“海鹽熱敷理療包”“海鹽草本足浴包”等,研學線路涉及金山區岡身遺址展示館、上海市滄海鹽田鹽文化博物館、中鹽上海(閔行工廠)、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煮海熬波新場鹽文化館,織就一張“中醫藥文化+鹽文化”研學實踐教育網。
海鹽生產工藝文物(鹽與健康)展舉行。(上海中醫藥大學供圖)活動現場,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推出的“海鹽熱敷理療包”研學體驗課程吸引民眾紛紛參與。課程內容包含認識海鹽熱敷的魅力、親手DIY專屬理療包、現場體驗與交流等環節。帶著孩子參加活動的王女士說:“這種‘展覽+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太有創意了,孩子全程都充滿探索熱情。”
同日,記者了解到,由上海中醫藥博物館館長李贛等領銜主編的《揚帆啟航 勇于探索——青少年中醫藥科學創新人才培養實踐》首發。作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在創新人才培養領域的階段性成果,該書為培養兼具文化自信與科學素養的復合型人才提供了實踐指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