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 陳杭)北京市人民檢察院18日發布的《北京市檢察機關知識產權檢察白皮書(2024年)》(下稱白皮書)顯示,隨著新技術新產業蓬勃發展,涉及信息通信、人工智能(AI)、生物醫藥等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相應出現。
根據白皮書,2024年,北京市檢察機關共辦理知識產權案件1083件,同比(下同)增長13.64%。其中,辦理審查批準逮捕、審查起訴案件共436件,增長22.47%;辦理刑事訴訟監督、民事訴訟監督、行政訴訟監督等各類監督案件及其他關聯案件647件,增長8.38%。
白皮書提出,相關案件呈現涉AI、醫藥專利等新技術領域案件增多等特點。例如,北京市通州區檢察院辦理的首例利用AI生成模型侵犯著作權刑事案中,姚某某等人未經許可從網絡平臺下載熱門美術作品圖片,委托AI畫師利用境外生成式大數據模型對圖片進行處理,生成與原作品實質性相似的圖片,并制成拼圖通過網絡平臺對外銷售。
根據白皮書,涉數字版權、數據庫等數字產業領域案件成倍增長。2024年,北京市檢察機關共辦理涉數字產業領域侵權盜版刑事案件91件,增長3.55倍,包括數字音樂、網絡游戲、網絡文學作品、數據管理平臺軟件等領域版權案件以及數據庫類商業秘密糾紛案件。
白皮書指出,北京市檢察機關持續推進涉外知識產權與本土知識產權平等保護,2024年辦理涉外知識產權刑事案件61件,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39件。完善涉外知識產權司法保障措施,推動涉外案件權利義務告知全覆蓋、檢察文書全送達,并不斷擴充線索來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