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浙江臺州4月5日電 題:浙江“臺胞之鄉”十余載暖心推動清明代祭掃
作者 傅飛揚
4月5日,正值清明假期,春日的陽光灑在浙江臺州玉環市雞山島的漁港碼頭上,島上的民宿、咖啡館等隨處可見游客的身影。出生于1963年的雞山鄉臺聯會名譽會長林文彪帶著祭掃用品與清潔工具,緩步行進在林間小道上,熟練地找到一座座公墓。
修剪花木、清理雜草、焚香祭拜、擺放祭品……在臺屬們的墓碑前,林文彪與其他代祭掃人員神情肅穆,麻利地完成一系列祭奠儀式,一旁的工作人員則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全程記錄,不時與海峽對岸的臺胞親切交談。
清明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祭拜祖先、慎終追遠的重要節日,兩岸同胞也共同葆有返鄉掃墓、祭祀祖先的傳統。
雞山鄉是玉環市臺胞臺屬最多的鄉鎮,也被稱為“臺胞之鄉”。近年來,當地以“血緣之根”“鄉土之親”為主題,建設了兩岸根親文化園、臺胞之家等。
4月5日,在浙江臺州玉環市雞山島,林文彪正在進行代祭掃。(受訪者供圖)“出于身體狀況、交通、工作等原因,部分臺胞無法回鄉祭掃,所以我們積極組織開展‘清明節暖心代祭掃’活動,為臺胞提供一對一服務。”林文彪說,截至目前,代祭掃已開展十多年,累計服務超300位臺胞,“有的臺胞清明假期選擇回到島上,我們也會陪伴祭掃,帶他們看看海島的發展變遷”。
雞山島上有常住人口500余人,其中臺屬達到五六十人。林文彪從小在島上長大,他的兩個舅舅在臺灣工作、生活。除了清明節“代祭掃”,每年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林文彪都會聯系遠在臺灣的雞山籍臺胞,代為探望他們在島上的親屬。
“一到清明節,我的電話比平時‘忙’多了,臺胞們聯系我,希望能在他們已故親屬的墓前放上一束鮮花,打掃一下衛生,這些力所能及的,我們都會滿足。”林文彪表示。
談及堅持義務代祭掃的原因,林文彪坦言,目前許多雞山籍臺胞年事已高,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他都很珍惜每一次見面的機會,“今年3月底,剛剛有一位患阿爾茨海默癥的臺胞病逝,他在島上的親屬也通過視頻連線表示哀悼,大家都是一家人”。
雞山島曾經是默默無聞的“過路島”,2015年成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后逐漸吸引游客目光,近年來又隨著“闖海節”不斷出圈,成為社交平臺上的網紅島。
“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后,二舅來雞山島還帶著舊衣服送給我們,那時候這里拿得出手的只有魚干和蝦米,現在島上的新業態發展很旺,許多臺屬吃上了‘旅游飯’。”林文彪說,如今,他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雞山籍臺胞的后人有興趣回海島喝一杯咖啡、拍一組美照,“無論出發多遠,也不能忘了根在哪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