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內蒙古大興安嶺4月1日電 (記者 張瑋)內蒙古森工集團4月1日發布森林資源統計:2014年末至2024年末,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蓄積量增加2.26億立方米,增長28.1%。
“停伐10年就有這樣的效果,我們很振奮。”停伐前,鋸倒最后一棵樹的伐木工王鐵昌說。
2016年9月,內蒙古大興安嶺,阿爾山生態功能區一片碧綠。(無人機拍攝) 王天琦 攝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生態功能區總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它維系著黑龍江、嫩江水系和松嫩平原、呼倫貝爾草原生態平衡,保障中國東北糧食主產區生態安全,與亞馬遜熱帶雨林同被譽為“地球之肺”。
2015年4月1日,中國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西起大興安嶺,東到長白山脈,重點國有林區從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轉為全面保護發展。
2019年6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通過森林撫育、植樹造林提升碳匯資源潛力。 (內蒙古森工集團供圖)從此以后,每年5月,巨量苗木供應到造林一線,僅莫爾道嘎森工公司中心苗圃,近3年每年新育苗300萬株以上。2024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實現林下產品收入6922萬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9.7%;碳匯產品銷售累計突破6000萬元。
負責林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的內蒙古森工集團介紹,2015年到2024年,林區累計開展森林撫育4422萬畝、人工造林24.43萬畝、退耕還林21.37萬畝、退化林修復193.5萬畝、植被恢復47.83萬畝;林區森林蓄積量從2014年末的8.03億立方米增加到2024年末的10.29億立方米。
“10年來,林子越來越密,過去運木材的車壓出的路,也長滿了樹木。”10年前,范洪斌是一名有著29年工齡的伐木工。如今,他與其他4萬名林區職工轉至森林撫育、種苗培育、造林管護、森林防火等崗位,成為中國最大國有林區的守護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