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27日電(記者 李純)中國官方近期發布了59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標準修改單,其中包含的2項食品標簽標準引發社會輿論關注。梳理相關內容可以發現,有關食品標簽的新標準在實施后將帶來5個方面的新變化。
【1】推廣應用食品數字標簽
此次發布的新標準明確了食品數字標簽的定義及應用要求。消費者通過掃描數字標簽二維碼,可實現頁面放大、語音識讀、視頻講解等功能,提升消費者閱讀食品標簽體驗,方便消費者了解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信息。
這是我國在國際上率先推廣應用食品數字標簽,表明食品標簽將正式開始向數字化升級。數字標簽將陸續應用到各類食品包裝上,消費者將會體驗到更多便利。
【2】防止食物浪費
新標準將保質期調整為“保質期到期日”,按照年、月、日的順序清晰標示,保質期信息展示更為直觀;同時,規定保質期6個月以上的食品可僅標示食品保質期和保質期到期日,與國際接軌。
此外,新標準規定了食品生產者可根據食品屬性、食用特征等自愿標示預包裝食品的“消費保存期”,作為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供消費者參考。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防止浪費。
【3】禁止再用“零添加”
“不添加”只是對生產過程的描述,與食品終產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例如,某款“果汁飲料”的標簽注明“不添加蔗糖”,但果汁中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其所聲稱的“不添加蔗糖”容易誤導消費者,誤以為產品中不含糖。
許多預包裝食品利用消費者不喜歡食品添加劑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聲稱吸引消費者購買。為了避免這類聲稱對消費者產生誤導,新版標準實施后,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
【4】標示致敏物質
我國食物過敏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已成為影響食品安全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預防食物過敏的核心在于阻斷過敏者與食品中致敏物質的接觸,食品標簽在全球食物過敏風險管理中被視為最有效的工具。
為了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盡可能降低食物過敏的發生概率,新版標準要求在食品標簽中強制標示致敏物質信息。有過敏史特別是有食物過敏史的人群要特別關注食品標簽上致敏物質的提示信息。
【5】強制標示糖和飽和脂肪(酸)
肥胖的高發以及由慢性病導致的死亡率升高是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營養和健康問題。在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強制性標示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的基礎上,此次發布的新標準要求將飽和脂肪(酸)和糖也納入營養標簽強制性標示內容,以此進一步引導消費者,助力落實減鹽、減油、減糖的“三減”健康生活方式。
此外,新標準還要求,預包裝食品必須標注“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的提示語,引導兒童青少年認識到鹽、油、糖對健康的雙重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