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3月26日電 (丁思 徐雅麗)25日至26日,甘肅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在蘭州舉行,會議對《甘肅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這是甘肅首次制定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地方性法規。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賦予了甘肅生態類型多樣、格局分明的生態環境特征和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孕育了極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使甘肅成為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物種基因庫。
2025年2月中下旬,雪后初霽的祁連山東段武威天祝馬牙雪山下,野生保護動物狍鹿和馬鹿在雪地中撒歡。王守輝 攝自2022年啟動立法程序以來,數易其稿,目前共34條。條例草案注重全面保護,從生態系統、物種、基因三個層次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涵蓋黃河上游、祁連山、黃土高原等重點區域,聚焦甘肅生態本底脆弱、生境破碎化、遺傳資源喪失加劇等問題,通過自然生態系統修復、生態廊道構建、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等措施,全面系統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
條例草案還提出,通過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觀測監測體系,開展生物多樣性資源普查、專項調查、綜合評估等,提升生物多樣性監管水平和預警能力。同時,還從公眾參與、低碳綠色、惠益分享、可持續利用、生態補償機制、宣傳教育、科學技術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具體保障措施。
甘肅省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近年來,甘肅省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強生態保護監管,讓各類珍稀野生動物由“稀客”變為“常客”。
截至2023年底,甘肅野生動植物數據庫收錄在甘肅有分布記錄的野生脊椎動物105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25種;甘肅野生動植物數據庫收錄在甘肅有分布記錄的維管植物574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35種。
據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葛建團介紹,該條例草案是彌補地方立法空白、健全甘肅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體系的突破性舉措,更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現實需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