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月19日電 (記者 李庭耀)“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的發展,新就業形態因具有就業形式多樣化、平臺用工規模化,兼職工作便利化等特點,潛能不斷釋放。”19日,正在進行的山西省兩會上,山西省政協常委、民建山西省委會副主委李志強建議,加快推進新就業形態規范化發展,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
李志強表示,現有職業指導、技能培訓等就業扶持和服務體系還沒有充分覆蓋到新就業形態從業者。當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新型就業時,如何促進新就業形態健康規范發展,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成為值得關注的重要話題。
為此,李志強建議組織開展新就業形態特色培訓、加快實施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制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保護相關政策法規、研制新就業形態勞動用工相關標準。
“在電商、網約車、外賣、快遞等行業,就工作要求、社保繳納、優惠政策等事項開展專項培訓行動,采用線下培訓與數字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多渠道提升從業者技能。按照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使用管理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大省市縣對參與者培訓的補貼力度。”李志強說。
他建議積極構建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1+N”政策體系,將新就業形態人員全部納入參保范疇,擴大社保覆蓋范圍。建立工傷全參保促進機制,通過推動“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部門聯動+從業人員參與”的倡導和強制方式,實現參保全覆蓋。
此外,還應制定進一步優化新就業形態勞動用工服務指導意見,從用工方式、工時制度、職業技能培訓、勞動糾紛處理等方面作出規范指引。制定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辦法,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調解平臺,利用“線上+線下”雙模式及時處理勞動糾紛。加強立法,制定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條例,規定平臺、使用者、勞動者的權利義務,明確責任歸屬和監督懲戒,為新就業形態人員從業提供法治保障。
李志強表示,要落實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相關政策,對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等新業態,分類制定經營管理標準、人員從業標準、職業傷害保障標準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