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紹興12月10日電 題:浙江千年古鎮擦亮“同心薈”品牌 凝聚“新”力量
作者 項菁
“安昌古鎮”“海智”“東盛慧谷”“安昌娘舅”……在千年古鎮——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安昌街道,一個個“同心薈”平臺人氣十足,不斷發揮效能。
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是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浙江各地積極打造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同心薈),廣泛凝聚“新”力量,助力創新創業和地方高質量發展。
從柯橋區看,當地已建有各級各類“同心薈”平臺40多個,同時配套出臺《柯橋區全面推進“同心薈”擴面提質“5678”工程實施細則》,推動“同心薈”平臺規范化建設、制度化運營。其中,安昌就是一扇窗口。
安昌古鎮一景。安昌街道 供圖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安昌水網縱橫,轄區內的安昌古鎮因水而興,拱橋石梁、臺門弄堂縱橫交織,吸引著海內外游客打卡。
依托得天獨厚的古鎮條件,當地打造了安昌古鎮“同心薈”平臺,基于穗康錢莊、天官第文創園、石雕館、律行慈社、仁昌醬園等7個點位,廣泛凝聚統一戰線力量。
節會活動是畫大畫好“同心圓”的生動載體。就在今年,“之江同心 柯橋同行”活動走進安昌古鎮,來自柯橋區各民主黨派和統戰社團的40多名醫生、書畫家以及法律界、科技界人士共聚安昌古鎮“同心薈”,為古鎮居民提供健康義診、書畫饋贈、政策咨詢、科普宣傳等多項服務。
在第25屆“久久安日日好”臘月風情節上,當地強化“安昌金醬”公共品牌培育,以節會為載體升級醬制品產業,尤其是集結了諸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探索“旅游+統戰”模式,進一步加強文旅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
除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安昌也通過“同心薈”平臺,助力民營經濟發展。
工業體量大、產業覆蓋廣、經濟產值高,是安昌作為工業強鎮的真實寫照。為服務產業創新,東盛慧谷“同心薈”應運而生。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東盛慧谷“同心薈”發揮“專助產業化”的核心優勢,搭建了企業服務、技術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六大特色服務平臺,意在打造賦能企業創新創業的功能園區。
截至目前,東盛慧谷“同心薈”已形成技術型品牌效應,引進科技企業52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0家。同時,這里還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紹興市院士(專家)工作站,集聚600余名創新創業人員。
人才是產業創新的源泉。在當地,“海智·同心薈”逐漸成為當地引才聚才的重要平臺。
據悉,“海智·同心薈”位于浙江(紹興)外國高端人才創新集聚區的核心板塊,目前入駐外國人才創業企業31家。其以“聚識、聚智、聚力、聚情”為引領,搭建招才引智、學術交流、科技對接、項目推介、人文教育等活動平臺,已成為融合、開放、多元的“社交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