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對話會。王逸飛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9日電(記者 王逸飛)9日,由中國外交部、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主辦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對話會在杭州舉行。來自近50個國家及地區組織的政府代表、聯合國官員及專家學者等參加對話會。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爾克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當前的經濟體系必須經歷一場深刻變革,以確保所有決策都能促進所有人權的實現。以人權為本的經濟,意味著實現每個人的公平分配。人權可以指導各國制定政策,投資于能夠建立信任、預防緊張局勢并增強社會韌性的舉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發表書面致辭。王毅指出,當前,世界百年變局深刻演進,地緣沖突此起彼伏,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人權治理赤字加重。確保人人平等享有經社文權利,是實現所有人權的重要目標。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人權發展道路;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加大對經社文權利投入;加強團結協作,推動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大力度支持。
王毅表示,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經社文權利保障水平邁上新臺階。今年7月,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擘畫了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也必將為中國人民在更高水平上平等享有經社文權利創造良好條件。中國將繼續同各國和聯合國機構一道,秉持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以安全守護人權、以發展促進人權、以合作推進人權,推動全球人權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對話會現場。王逸飛 攝專題討論環節圍繞促進和保護經社文權利的挑戰與解決路徑、就人權經濟和經社文權利開展國際合作等展開。
科特迪瓦國家人權理事會主席桑加雷結合該國實踐,就保護經社文權利提出建議。例如,要保存有關侵犯經社文權利案件的可靠統計數據,以便就公共政策方向提出相關建議并確保定期監測;要定期開展關于受教育權、體面住房權等方面的調查和政策研究;要圍繞經社文權利的所有相關問題發布專題調查報告、聲明等。
東盟政府間人權理事會主席占塔瑯西認為,未來的人權挑戰將更加復雜,例如數字化轉型雖然帶來許多好處,但是也衍生出許多新問題。東盟政府間人權理事會需要具備適應和應對這一問題的能力,以加強在促進東盟人權戰略發展中的作用,特別是在提供補救措施和更好回應被侵權者需求方面努力。
數字化同樣是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汪習根的關注視角。他認為,數字時代經社文權利面臨著數字鴻溝導致發展不正義、數字貧困加劇發展赤字、數字歧視激化發展矛盾等問題。該背景下,應從強化《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實施機制,完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完善經社文權利保障的法治體系等方面予以應對。
當日對話會現場,與會嘉賓踴躍參加對話討論,并積極評價對話會舉辦意義,認為對話會有助于推動與會各方圍繞會議主題闡釋政策立場、分享最佳實踐和經驗,實現交流互鑒,增進國際合作,以加強全球范圍內經社文權利的促進和保護。
據悉,外賓在此次對話會前還參加了中國外交部舉辦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研修班。外方學員2日至5日在北京圍繞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進行交流研討并走訪人權保障項目,6日至8日在浙江參觀走訪,9日在杭州參加對話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