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12月9日電(鄧蕾雅 劉玉龍)廣西農業外資項目管理中心9日介紹,近年來,該中心立足政府規劃,多措并舉,累計申報實施4個外資項目,引進利用外資達7億多美元,促進廣西農業產業發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提升農民收入水平。
外資項目帶動廣西山區農民上山采收竹筍增收。廣西農業外資項目管理中心供圖其中,4億美元世界銀行結果導向型貸款廣西扶貧示范項目于2018年起實施,覆蓋廣西百色等11個市28個貧困縣(區、市),是世界銀行首次與中國合作開展以結果導向型貸款為貸款工具的扶貧項目。項目認定100多家扶貧龍頭企業(廣西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龍頭企業),改組5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規范化運行標準,培育4萬多名農民提升農業技能,實現26萬多個貧困戶新接入集中供水、100個貧困村道路通達與硬化,支持140多家企業使用項目資金提高自身經營能力,有力推動糧食、水果、桑蠶、優質家禽、生豬、牛羊、茶葉、中藥材等10多個特色產業發展。
1.5億美元世界銀行貸款綠色農業和鄉村振興項目(一期)于2024年3月生效實施,在南寧市馬山縣等12個縣(區、市)實施。項目圍繞綠色農業發展探索和鄉村振興創新實踐兩大主題,推進廣西農業產業生態化、綠色化發展,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1.5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廣西環境可持續鄉村發展示范項目于2024年4月生效實施,實施區域覆蓋廣西全區。該項目采用項目貸款和金融中介貸款(FIL)相結合的新模式組織實施,是亞行首次以本幣人民幣作為貸款幣種的項目,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也是亞行在中國實施的首個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項目,將有效促進ESG機制在廣西農業生產經營企業中的應用推廣。
廣西農業外資項目管理中心主任王輝武介紹,廣西在引進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資金的同時,注重結合當地農業農村實際,從融資渠道、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有效提高了貸款資金使用和管理效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