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2月5日電(范宇斌)“安徽人可嘗到浙江千島湖魚頭,而千島湖的水則來源于安徽,可見長三角綠色發展休戚與共。”第五屆民進長三角一體化論壇5日在上海舉行,民進安徽省委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陸燕春在論壇上如是說。
本次論壇以長三角綠色發展賦能新質生產力躍升為主題,來自滬蘇浙皖的民進會員相聚一堂,共探長三角地區如何培育綠色發展的新質生產力,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12月5日,第五屆民進長三角一體化論壇在上海舉行。 范宇斌 攝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在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何志敏看來,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推動長三角綠色發展,不僅是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需要,更能在全國范圍內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對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以上海蘇州河為例,民進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進上海市委會主委黃震表示,經過30多年治理,重現清澈的蘇州河與黃浦江共同構成了“一江一河”上海城市的新名片。濱水空間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再到“生態秀帶”的蝶變,生動刻畫了上海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論壇現場。 范宇斌 攝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民進上海市委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胡頌表示,作為最早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區域,目前長三角區域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大幅提升,為推動利用處置能力協作共享奠定了基礎。下一步,要更好發揮上海的龍頭帶動作用,將高品質固體廢物作為下游企業特殊的生產原料,通過產業鏈整合、價值鏈提升,推動物質鏈循環,推動長三角區域固體廢物高水平協同利用。
“目前,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已建成一批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項目,初步解決了部分種類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問題。同時,在健全收運體系、優化協同利用、創新模式示范、推動項目建設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民進蘇州市委會委員馬國勝建言,進一步加強示范區綠色發展能力建設,打造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的試驗田。
在長三角好風景里如何布局新質生產力?浙江省湖州市政協副主席、民進湖州市委會主委李紅說,湖州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推動青年入鄉發展,將生態資源轉化為青年發展優勢,在好風景里布局好經濟、搭建大舞臺、創設新工位、打造磁吸場。2023年,湖州市新集聚大學生和各類人才9.8萬人。
“在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安徽強調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安徽著力提升產業發展‘含綠量’,加速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陸燕春認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離不開人才這一關鍵要素,長三角三省一市應攜手深化區域聯動、人才培養,促進協調發展。
聚焦長三角濱海生態環境修復的關鍵問題——鹽堿地治理,民進上海市委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民進華東師范大學委員會主委周立旻介紹說,其團隊培育的耐鹽堿雜交紅麻已在上海崇明種植成功。雜交紅麻不僅生態價值不容小覷,并且“全身都是寶”,具有較高經濟效益,有助力鹽堿地變成“寶藏地”。
交接儀式。 范宇斌 攝本次論壇由民進上海市委會主辦,民進江蘇省委會、民進浙江省委會、民進安徽省委會協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