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南文昌12月2日電(記者 符宇群 王曉斌)2024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2日在海南文昌開幕。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綦樹利在會上介紹,基于發展商業航天的優勢,海南提出分階段發展商業航天產業的目標,計劃到2027年,形成高密度商業發射能力,“以場帶產”鏈條基本打通;到2030年,力爭形成航班化商業發射能力,商業航天產業綜合效益進一步釋放。
文昌國際航天城是中國首個具有商業性質的低緯度、濱海航天城,擁有全國唯一的商業航天發射場。目前,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已成功完成首次發射,即將進入規模化、常態化服務階段。
綦樹利表示,著眼未來發射需求,海南將推動商業航天發射場硬基礎建設和軟實力提升,加強發射場內外安全監管一體統籌,力爭2030年形成穩定高效的商業發射能力。重點開展4項具體工作,即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原則,穩步推進發射場建設;鞏固提升發射場核心能力,推動測控、安控、測發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回收保障體系,建設可重復使用火箭海上回收場系統及配套設施;健全組織指揮和安全監管體系,推動發射場安全高效規范運轉。
據文昌市市長、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局長劉沖介紹,當前,文昌國際航天城創新央地合作模式,吸引了國家航天局、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科學院、深空探測實驗室等一批航天行業龍頭機構和企業合作,園區產業生態已形成。文昌國際航天城正努力打造“一城兩區一港”新格局,對標美國奧蘭多,對航天城空間布局和產業規劃進行合理優化,形成以“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和“高新區、發射區、旅游區”協同的發展布局。
其中,火箭鏈方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海南總裝測試中心揭牌;重型運載火箭明確在星箭產業園落地,計劃明年開工建設;正推進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商業火箭有限公司簽訂產業投資協議。衛星鏈方面,開工建設衛星超級工廠,預計2025年3月竣工,形成年1000顆衛星批產能力;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商業衛星有限公司,共同推動衛星供應商落地。數據鏈方面,與國家航天局合作設立海南衛星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推動外星發射服務、“兩頭在外”來數加工等兩個首單突破;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合作,成立海南省航天技術創新中心,統籌引領海南航天科技創新。
劉沖透露,下一步,文昌國際航天城將全力支持和保障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1、2號工位形成常態化發射能力,同時加快推動商業發射場3、4號工位,海上回收平臺、配套港口建設,確保重型運載火箭明年在航天城落地,力爭明年底實現可重復火箭發射;加快建設衛星超級工廠,降低生產成本,滿足衛星批產需求,2025年實現衛星“出廠即發射”;積極打造“一平臺一特區一星座”的“三個一工程”,推動國際衛星數據交易服務平臺建設,打造衛星數據保稅區,構建面向全球的商業衛星虛擬星座,推動衛星產業生態加速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