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9日電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負責人王繡春29日稱,十年來,全國累計新增通客車的建制村超過4.5萬個。
11月29日,國新辦就《新時代的中國農村公路發展》白皮書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問:在持續織密農村公路網的同時,如何提升農村地區的運輸保障服務水平?
王繡春回應稱,在農村公路網不斷織密加強的基礎上,這些年來交通運輸部圍繞提升農村地區運輸服務水平,從客、貨兩個方面,不斷完善服務網絡,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
在農村客運方面,交通運輸部主要分三步走,解決農村地區群眾的出行問題。一是實現“開得通”。通過發展城鄉公交、客運班線、定制客運等多種形式,推動農村客運網絡不斷延伸。到2020年,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已經全部實現通客車。十年來,累計新增通客車的建制村超過4.5萬個。
二是確保“留得住”。交通運輸部通過不斷優化管理政策,調整補貼方式,推動農村客運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確保農村客運可持續穩定運營。
三是推動“通得好”。引導農村客運企業創新服務模式,開行趕集班、農忙班,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多方式滿足農村群眾的出行需求。另外,引導各類服務窗口進駐客運場站,拓展快遞收寄、金融電信、電商展銷等服務功能,為農村群眾提供綜合性、多樣化的服務。
在農村貨運物流方面,交通運輸部主要聚焦三個方面,著力破解農村物流的發展瓶頸。一是擴大“覆蓋面”。大力支持農村物流節點建設,不斷完善網絡體系和服務功能,構建農村物流發展的“硬核”力量。
二是打造“新模式”。支持地方結合特色優勢開展探索實踐,目前已經形成了150多個具有示范意義的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實現農村物流+產業+電商等融合發展。
三是培育“強主體”。引導龍頭骨干物流企業加快拓展農村地區的服務網絡,推進市場資源整合,建設共同配送體系,促進農村物流降本增效,在浙江、湖南、四川等省份都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嘗試,實現農村地區末端配送成本降低15%左右。
王繡春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還將持續關注農村運輸服務的需求變化,多措并舉,持續發力,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運輸服務質量和效率,讓廣大農村地區也早日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