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11月21日電 (記者 唐小晴)“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20日在長沙舉行,來自海內外的200余名專家學者與聯合國國際機構代表,以及國內有關部門、社會組織代表參會研討。與會專家認為,中華典籍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權”理念。
“一千多年前的中國就出現了豐富的人權理念,涉及生命權、人身安全等?!敝心洗髮W人文學院教授呂錫琛舉例說,中國道教早期經典作品《太平經》中的“人命最貴”“各自有業”“民氣上達”等思想,這些都體現出中國先賢對生命權,以及平等、自由和發展等人權理念的強烈渴望和追求,亦有助于在當今世界“為豐富人類文明多樣性、推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提供思想資源。
國風節目演繹。主辦方供圖“古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和現代中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回應人民訴求的理念相通,對推動當下全球民主政治的完善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北本煼洞髮W法學院副教授李德嘉在分論壇研討時表示,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為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支撐和獨特的話語資源。
吉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劉曉林認為,中國古代律令中并沒有出現“人權”概念,但幾乎所有的條文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民本思想、仁愛價值、人權理念,并有一整套技術手段保障其實現?!斑@些思想、價值、理念及其制度表達影響深遠,不僅被后世立法所沿襲,還對東亞國家的法治發展產生直接影響與示范?!?/p>
近年來,海內外學者在研究中華典籍的同時,也注重挖掘其中的人權理念,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使得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至今仍具有借鑒意義和時代價值。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人權研究中心教授茹寧認為,北宋大儒張載在其經典名篇《西銘》中,提出“乾父坤母”“天下一家”等影響深遠的哲學思想,對今天國際和平權與團結權、生存權與社會保障權、環境權等人權建設,仍能夠提供思想上的源頭活水。
參與研討的學者紛紛表示,中華傳統典籍中蘊含的豐富人權理念,展現出中華文化對人的尊重和關懷,對人的生命的重視,對公平正義、和諧共生、和平發展的追求,很多人權理念有一定超前性,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人權理念相結合,為全球人權事業貢獻智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