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1月5日電 (楊佩佩)“灌區是糧食生產的重要基地,山西現有166處大中型灌區,以占全省耕地面積22%的有效灌溉面積為全省提供65%的糧食產量和62%以上的經濟作物,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壓艙石’作用。”山西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成接安5日介紹。
當日,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山西圍繞保障糧食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當地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全省農業灌溉發展新布局;錨定節水優先,全力打造高效節水灌區管理新形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積極探索現代化灌區建設新路徑。
其中,山西構建農業灌溉“五大基地、兩大片區”,通過灌區建設改造,配套田面工程,五年內新增恢復300萬畝水澆地,全省大中型灌區灌溉面積達到1597萬畝,總灌溉面積達到2476萬畝,實現農業人口人均一畝水澆地,支撐和保障全省每年300億斤的糧食生產能力。今年底將累計完成120萬畝。
新聞發布會現場。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供圖成接安說,今年投資34億元(增發國債資金11.9億元),實施59個灌區改造項目,“十四五”以來已累計對77個大中型灌區進行現代化改造,骨干渠道完好率可達到90%,同步加快田間工程與灌區骨干工程銜接配套,著力構建從水源到田間的完整灌排體系。
同時,山西以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為牽引,加快推進芮城、祁縣等“2+7”試點建設,帶動全省灌區水價形成、精準補貼與節水獎勵、工程建設與管護、用水管理等四項制度基本建立,灌區運行維護成本測算完成率100%,大中型灌區內累計驗收改革實施面積441萬畝。
成接安表示,山西將持續做好保障糧食安全水利工作,聚焦新增恢復60萬畝水澆地年度任務和增發國債灌區項目,年底前59處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同時,加快忻州市神五岢、長治市上黨2座新建大型灌區前期工作,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中小型灌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