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5日電 國新辦25日就2024年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夏更生在會上表示,農業農村部將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進一步優化防止返貧致貧監測方式,提升監測幫扶工作效能。
夏更生指出,農業農村部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擺在突出位置,積極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全力推進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拓展,質量更高、成色更足。更為可喜的是,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內生動力、發展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夏更生介紹,具體有這幾個方面的體現:
在制度設計上,建機制、穩政策。建機制,就是持續健全完善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F在一般的從發現到落實幫扶措施大概半個月時間。穩政策,就是保持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幫扶政策的總體穩定,幫扶資金這些年是穩中有升,每年開展考核評估,壓緊壓實責任。
在工作推進上,主要是盯重點、優方式。盯重點就是緊緊地盯住因病、因學、因災和產業就業方面的突出風險隱患,今年主要是針對自然災害局部較重、肉牛價格持續低迷等情況,指導地方用好“綠色通道”,對有風險的農戶采取先幫扶再完善手續的辦法,對幫扶關口實行前移,進一步提高幫扶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及時性。優方式,就是重點在為基層減負上下功夫,在監測識別時進一步強化信息系統的作用,讓數據多跑路、讓基層干部群眾少跑腿,推動實現“能線上的不線下、能電子的不紙質、能提取的不采集、能選擇的不填寫”。
在幫扶舉措上精準幫、合力扶。精準幫就是根據風險類別、發展需求開展針對性幫扶,對有勞動能力、有勞動意愿的監測對象至少落實一項產業或者就業等開發式幫扶舉措。截至今年9月底,有一半以上的監測對象享受了產業幫扶舉措,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全國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今年三季度末比上個季度末脫貧勞動力就業人數增加了27.6萬人。合力扶就是發揮好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作用,積極動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進一步凝聚幫扶合力,提升幫扶效能。
夏更生表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進一步優化防止返貧致貧監測方式,提升監測幫扶工作效能,健全及時預警、快速響應、高效核查、精準幫扶的工作機制,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