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2日電 (崔白露)由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主辦的“新時代法秩序”學術大講堂12日在北京舉行。首期講座中,中國著名法理學家,北京大學文科一級教授、博雅講席教授朱蘇力,以“歷史中的家、國和天下”為主題進行演講。
由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主辦的“新時代法秩序”學術大講堂4月12日在北京舉行。圖為中國著名法理學家,北京大學文科一級教授、博雅講席教授朱蘇力。記者 崔白露 攝朱蘇力以中國歷史發展為脈絡,講授了家、國、天下觀念背后的制度邏輯。他介紹,不止儒家思想中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春秋戰國時期幾乎所有學派都提及家、國與天下的關系,包括法家的管仲、韓非子,道家的老子等。由于制度環境不同,治理國家、天下與齊家不能混為一談,家是生活的共同體,國是政治共同體,天下則是中華文明的共同體。
朱蘇力認為,中國能成為大國,除了疆域廣闊、人口眾多之外,更重要的是國家內部政治機制的互聯互通、有機整合、上行下達,政府能基于準確及時的信息對全國事務進行有效應對和協調,包括政治、軍事、商業、文化等各方面。例如中國在漢武帝時期就設立人才選拔機制,到隋唐建立起完備的科舉制度,而歐美國家的文官制度直到19世紀下半葉之后才建立。包括費正清在內的西方學者都曾指出,英美文官制度的設立受到中國科舉制度的影響。
由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主辦的“新時代法秩序”學術大講堂4月12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講座現場。 記者 崔白露 攝在問答環節,朱蘇力還與現場師生分享了自己的學習研究心得,鼓勵大家多關注事物之間的聯系、注重對歷史的追溯,以及對不同學科知識的積累和融會貫通。
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強世功在致辭中高度評價朱蘇力在中國法律社會學、法理學等領域作出的貢獻,并表示此次講座能讓大家更好理解中國歷史、中華民族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中華文明,只有在理解自身文明的基礎上建立自主學科知識體系,才能更好與西方進行學術對話。
由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主辦的“新時代法秩序”學術大講堂4月12日在北京舉行。圖為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強世功致辭。 記者 崔白露 攝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品牌論壇”系列活動由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整合創辦,下設“新時代法秩序”學術大講堂、“人權與文化法治”學術沙龍、“一國兩制與臺港澳治理”學術論壇三大平臺,是法學院學科建設、科研平臺建設、學術期刊建設、海內外學術網絡建設及推進新時代法學理論研究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長期學術活動機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