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4月3日電 題:播種“和平之花”,中日友人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3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日友好人士一道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明祭儀式。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艾義英、陳德壽、劉民生及其后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代表,日本銘心會會長松岡環等參加儀式。
4月3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明祭儀式。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墻中央,菊花圍成黑色“奠”字。幸存者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一一走上前,將鮮花輕輕擺放在名單墻前。墻上密密麻麻鐫刻著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姓名,老人們望向家人的名字,表情凝重。
目前登記在冊在世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僅36人,平均年齡超過86歲。清明祭儀式已越來越多地由幸存者后人代為參加。
“我爺爺的爺爺阮家田,被日本兵刺中大腿和腹部,后來不治身亡。我們家的遭遇,是南京大屠殺浩劫中無數家庭遭難的縮影。”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阮定東的孫子阮杰說,80多年前的苦難和傷痛,子孫后代絕不會忘。要為振興中華、維護和平不斷努力。
36年來搜集了數百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口述、侵華日軍老兵證言的日本友人松岡環,當天也參加了清明祭儀式。和久未謀面的幸存者們再聚,松岡環與他們緊緊相擁,用中文道家常。
4月3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及其家人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明祭儀式。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1988年起,松岡環持續追查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在日本走訪侵華日軍老兵,到南京走訪幸存者,通過記錄他們的口述證言,制作了紀錄片、出版了書籍,還在日本通過演講會傳播歷史真相。
“如今,我們采訪過的日本老兵均已不在人世,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們業已年邁。”松岡環感嘆:“特別是近四年,許多幸存者離開人世。我遠在日本,除了寫信之外,無法到南京慰問,心情十分焦急。去年12月,我們走訪關愛幸存者的活動得以重啟。”
松岡環說,幸存者九死一生的悲慘遭遇向世人敲響了警鐘:侵略戰爭的錯誤絕不能重演。“我們要向更多人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共同為和平祈愿。”
4月3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公園內,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松岡環等共同播撒紫金草花種。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紀念館和平公園中,“和平之花”紫金草花開滿園。各地的參觀者一批批走進紀念館,在和平女神雕像前合影。
撒出手中的紫金草花種,年過九旬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說:“種下‘和平之花’,為和平祈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