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10月7日電 題:新疆塔里木馬鹿產業何以再現生機?
作者 史玉江
馬鹿,曾經有過碩大的種群,但因捕獵及棲息地的喪失,讓它們一度受到威脅。好在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其種群迅速恢復并壯大。
目前,新疆的馬鹿品種分為阿爾泰馬鹿、天山馬鹿、塔里木馬鹿。塔里木馬鹿因其世代繁衍生息于塔里木盆地而得名。隨著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系統的不斷修復完善,塔里木馬鹿的野外種群數量已恢復到幾千只。
塔里木馬鹿因耐受力強、食性廣、繁殖力高,茸的外形、質量、藥效都高于其它鹿類,被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譽為“中國茸鹿之花”。故人工養殖逐步普及,是迄今新疆馴養、繁殖規模最大的野生動物。
多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對野生塔里木馬鹿進行人工馴化,培育成以產茸為目的馬鹿新品種,在提高當地經濟效益的同時,造福人類。
曾經的輝煌
提起人工養殖的塔里木馬鹿,人們立刻就會想起地處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第二師三十四團。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當地對馬鹿進行飼養、研究、探索,不斷總結馬鹿自繁自養的實踐經驗,逐步探索出合理開發利用的路子。20世紀80年代后,該團曾有過輝煌的歷史。
數據顯示,1980年-2010年,馬鹿成為三十四團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以2010年為例,該團場馬鹿存欄已達9600頭,鮮茸總產達52.5噸,產值達2362.5萬元。成為我國馬鹿養殖及其相關產品生產的重要基地,被業內稱為“馬鹿之鄉”。
自2011年起,受國際市場等因素影響,國內鹿茸市場價格遭遇寒流,市場持續低迷,對塔里木墾區的塔里木馬鹿養殖造成不少沖擊。
“國家1989年1月出臺的《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將馬鹿(家養、野生)定為國家二級野生動物,致使馬鹿在活體和產品(鹿肉、鹿茸等)銷售等諸多方面受到很多限制,對我們馬鹿養殖業的生存與發展影響很大。”第二師鐵門關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1年至2020年,馬鹿養殖數量一直處在下降之中。
馬鹿產業能走多遠,出路又在何方?成為當地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
再現生機
根據多方建議,2020年5月29日,農業農村部頒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塔里木馬鹿正式納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意味著中國家養馬鹿結束30多年的野生動物管理,為鹿業作為畜牧業發展拉開序幕。
“新疆兵團作為全國最大的馬鹿產區,馬鹿養殖產業也將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上述負責人表示,從此馬鹿養殖戶信心倍增。
“多年來,我們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建立技術合作關系,共同開展馬鹿選育、人工授精繁殖、塔里木馬鹿性別控制等技術研究。”34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還與石河子大學、塔里木大學等建立技術合作關系,為塔里木馬鹿的產業振興提供了技術保證。”
30歲的許光是該團一連職工,從小就看著父母養殖塔里木馬鹿,養鹿曾給他青少年時代留下美好印記,也讓他萌生了將鹿產業發展壯大的情懷。
退伍返鄉后,許光聯絡團里有養殖經驗的群眾一起搞養殖,2022年9月,投入1000萬元注冊資金,成立鐵門關市興順源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塔里木馬鹿的規模化養殖。目前社員有53人,存欄塔里木馬鹿730頭,其中公鹿700頭、母鹿30頭,年產鹿茸6000多公斤。
“我一直在關注馬鹿行業,前兩年,我母親和我姐姐接手了三鹿場,我要把馬鹿產業做大做強。”許光說,這兩年,塔里木馬鹿的鹿茸受到許多外地客商的青睞。“我們鹿場的馬鹿數量增長不少,馬鹿市場行情不錯。”
鹿茸“走四方”
許光正表示,一連現有存欄馬鹿730頭,年產鹿茸6000多公斤。“一頭馬鹿一年養殖成本在2000多元,采割的鹿茸能賣到6000元左右,經濟效益相當高。”
三十四團現有5個馬鹿規模養殖場,2022年產茸23.6噸,實現總產值2500萬元。今年馬鹿存欄4500頭,產鮮茸可達24.6噸,產仔鹿可達350頭。夏季以來,鹿茸喜獲豐收,其中一對18.5公斤的鹿茸為收茸以來最大。
“我以前一直在東北收鹿茸,后來在東北遇到一個三十四團的朋友,他說這里養的馬鹿很好,我今年第一次來這里查看,鹿茸的品質確實不錯。”浙江溫州蒼南縣恒順參茸商行采購員胡玲玲告訴記者。
“這幾年,我們去了甘肅、吉林、遼寧、浙江、安徽等地的鹿場考察學習,通過對比,發現三十四團的馬鹿養殖技術是比較成熟的,我們也在和一些馬鹿產品銷售的企業接洽,延伸鹿產品產業鏈,讓馬鹿養殖戶實現效益最大化。”該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技術人員趙喜堂說。
趙喜堂表示,近年來,該團推廣應用馬鹿的雜交、選育、繁育等新技術,技術人員對母鹿產仔、配種繁育、鹿茸生產收獲等各個環節全程跟蹤,嚴格對每頭馬鹿進行疫苗接種、檢測,從源頭上保證馬鹿的優質生產和鹿茸品質。
“我們通過一系列的資金和科技投入,有力地促進了馬鹿產業的快速發展,規模化、產業化和優質化的馬鹿養殖格局使三十四團馬鹿產品知名度大大提高。”趙喜堂表示,當地的鹿茸銷往全國各地乃至亞洲地區。
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新疆塔里木墾區,經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對塔里木馬鹿的保護性利用,不僅野生種群數量增加,而且建成中國最大的馬鹿養殖基地,讓馬鹿產業再現生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