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徐婧)4日,2022中國自然教育大會在京開幕。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目前,北京已在200余個城市公園、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和各類基地開展自然教育課程及活動。自然解說員、森林體驗師等一批批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帶領市民感受生態之美,自然教育活動正在成為首都的“綠色名片”。
本次大會以“融合·共享 新時代自然教育新啟航”為主題,設置了1個北京主會場,6個地方分會場,12個平行分論壇,邀請了近百名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分享各地自然教育經驗、開展自然教育理論研討和交流。
北京參與自然教育活動人數超百萬
開幕式上發布了《2020、2021年中國自然教育發展報告》。報告顯示,自2019年首屆中國自然教育大會召開以來,全國累計有數千萬人次參加自然教育活動,其中北京市參與人數超過百萬,各區因地制宜開展了自然教育活動,越來越多人通過自然教育實現了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的目的。
開幕式上,“云論壇”“云基地”“云導賞”“云推介”等精彩內容同步上線多個網絡平臺。其中,“云論壇”聚焦“高位推動自然教育發展”“多視角下的自然教育探索”“自然教育如何跨界與市場化”等12個不同主題,分時段同步進行;在“云基地”環節,大會精選了來自北京、廣東、浙江等十多個省市的四十多個自然教育基地視頻,帶領公眾“云游”全國各具特色的自然保護地、動植物園、自然學校、公園、林場等。
圖為2022中國自然教育大會現場。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云導賞”則展示了中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100多個來自全國各地從業者、公眾拍攝的物種科普視頻,帶領網友身臨其境地感受生物多樣性之豐富:東北虎、丹頂鶴、中華穿山甲、震旦鴉雀、燕隼、珙桐、睡蓮、大葉鐵線蓮……從動物到植物,帶公眾走進身邊的自然,在精彩有趣的講解中了解各地動植物。
此外,大會精選出百余份展現自然教育優秀成果的“云推介”,包括《原野之窗:生物多樣性教育課程》《江西九連山鳥類圖譜》《中國濕地》等教材,也有課程案例和文創周邊,供大眾在優秀課程中尋找可借鑒經驗。
據了解,大會還在全國范圍發動了一千個公園、一千個自然教育學校開展主題為“千園千校,一起向自然”的自然教育嘉年華活動,已獲得了28個省(區市)千余家單位的積極響應,共同打造中國自然教育發展的展示平臺。
自然教育將成首都“綠色名片”
近年來,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以及林草、旅游、教育等各類“十四五”規劃,都對自然教育、自然體驗、自然游憩等做出了明確部署,為自然教育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部門將自然保護地、國有林場、森林人家、城鄉公園等作為自然教育的主陣地,打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教育大課堂。
隨著近年來生態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北京森林覆蓋率已達到44.6%,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豐富的生態資源不但北京市民提供了高品質的綠色生活空間,也為自然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更多優質的場域。
圖為2022中國自然教育大會現場。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目前,北京已在200余個城市公園、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和各類基地開展自然教育課程及活動,還成立了首都自然體驗產業國家創新聯盟。零碳音樂季、森林音樂會、森林大篷車、森林閱讀、研學科考等一系列生態體驗活動成為首都的綠色名片;自然解說員、森林體驗師等一批批經過培訓的專業自然教育人員帶領首都市民感受生態之美,首都各界各整合資源、協調聯動、凝聚合力,構建了北京自然教育發展的良好態勢。
2022中國自然教育大會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林學會、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和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共同主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