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 邢利宇)全國政協“奮進新時代,百名委員說”系列活動的第二場宣講活動30日在北京舉行。王先進、鄂竟平、吳為山、苗圩、唐江澎等5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建設交通強國、實施南水北調工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筑牢文化自信和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等主題作了宣講。
“交通事業發生的滄桑巨變,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同身受。”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在題為“交通強國建設的偉大實踐”的宣講中說。
王先進的家鄉在長江邊,湖北湖南交界處,交通閉塞,出門很不方便。他回憶,小時候第一次出遠門是在1974年冬天,坐渡船從湖北監利到湖南岳陽,風大船小,30多里水路,蹲了3個多小時才上岸。1983年乘火車去武漢上大學,220多公里站了7個多小時。1986年坐直快火車到北京工作,從武昌到北京花了18個小時。如今,回家鄉看望兄長,高鐵轉高速,全程僅8小時。
王先進說,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有力支撐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偉大社會革命實踐的生動注腳。
他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這十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航海通達全球,公路成網、鐵路密布、高鐵飛馳、巨輪遠航、飛機翱翔,天塹變通途的夢想已成為現實。截至2021年底,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萬公里、高速鐵路達到4萬公里,公路總里程達到528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6.9萬公里,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659個,綜合交通網突破600萬公里,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的覆蓋率均超過了95%。
此外,城鄉交通一體化水平明顯提升,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已實現100%通硬化路、通客車,村村直接通郵、鄉鎮快遞網點基本覆蓋,實現了“小康路上絕不讓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隊”的莊嚴承諾。
同時,交通對外開放合作持續深化,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服務“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交通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中歐班列通達24個歐洲國家,國際道路運輸合作范圍擴展至19個國家,水路國際運輸航線覆蓋100多個國家,民航航線通達64個國家和地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遠洋貨輪晝夜穿梭,全力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體現了中國擔當。
“人民政協和政協委員非常關注我國交通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王先進介紹,全國政協近年來圍繞“推進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加快智慧物流發展”等主題組織專題調研,召開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委員們積極建言資政,助推我國交通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在宣講中,從提升全民美育素質、進行紅色主題創作、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等多方面講述了自己的履職故事。他說,自從2008年成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到2021年榮獲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15年的履職經歷使我深刻感受到,政協委員首先應感恩黨和人民的信任與培養,并將感恩化為履職動力。既要為群眾辦實事,做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更要了解界別群眾需求,有鍥而不舍的建言精神。
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水利部原部長、黨組書記鄂竟平,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黨組書記苗圩,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在此次活動中分別作了題為“南水北調工程——我國水資源配置的成功實踐”“深入實施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培育時代新人探索奮進”的宣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