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大理8月29日電 (記者 韓帥南)28日,2022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以綠色生活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分論壇在云南大理舉辦。來自中國、丹麥、巴基斯坦、英國等多國專家和嘉賓在洱海之濱,分享綠色生活生產經驗,共同探討如何以綠色生活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丹麥農業和食品委員會貿易與市場關系主任勞恩森介紹,丹麥對有機食品認證有著非常嚴格的標準,早在1987年就制訂了有機認證標準,98%的丹麥人能識別該國有機認證標志。丹麥正是通過有機產品為抓手來指導、引導農業生產更環保,更可持續發展。他表示,發展有機產品是基于對自然的尊重,以及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希望未來各國能攜手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論壇特約專家滕飛指出,食品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大約占全球總排放的20%至30%,食品系統具有相當可觀的減排潛力,是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領域。他表示,除了在種植業和養殖業減少農業的生產性排放之外,綠色和低碳的食品消費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食品系統消費側減排的主要措施,包括減少食品的浪費和不必要的消費,調整飲食結構等。
巴基斯坦阿宇伯農業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賽義德·蘇爾坦·阿里稱,全球糧食安全是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巴基斯坦作為一個重要的農業國,正面臨著亟需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以雜交水稻為代表的農業技術引入,能夠幫助巴基斯坦將農業發展提升至更高水平。他表示,希望國際社會能夠與巴基斯坦合作,共同解決該國在環境保護和生物安全等方面問題。
英國“伊甸園項目”創始人蒂姆·斯密特表示,目前世界多地都在大量種植綠植,但人們不應只是機械地種樹種花,而是要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他認為,人們目前應當更多聚焦于尋求新的耕作方式以提高作物的多樣性,以及如何讓土壤更加健康,保護水資源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