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貴安新區8月24日電 (楊茜 袁超)在2022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期間,以“開創合作新階段·創新發展共同體”為主題的第四屆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論壇24日在貴州省貴安新區舉行。中泰雙方嘉賓及近百所大學的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同研討科研合作和人才聯合培養,分享有益經驗,推動務實合作。
2022年是中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10周年,中泰兩國關系在世界變局中始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在多個領域取得豐碩成果,特別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快速發展,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培養了大量人才。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認為,中泰兩國地緣相近、人文互通、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兩國教育交流和合作既有堅實的基礎,更有廣闊的未來。雙方高校在深化語言教育合作和學分互認基礎上,不斷豐富創新交流模式,進一步擴大青年學生學者互訪交流規模,傳承“中泰一家親”的友好傳統,在交流中增加了解,增進友誼、夯實基礎,攜手共建中泰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
2020年成立的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聯盟致力于深化中泰兩國高等教育交流,中泰高等教育合作。江蘇大學校長、聯盟中方聯席理事長顏曉紅介紹說,三年來,聯盟成員隊伍進一步壯大,目前有成員學校281所,中泰高校合作進一步加強,已簽署20余項合作協議,涉及科研合作、師生交換和文化交流,合作形式也進一步豐富,在中泰之間產生了積極影響。
泰國暹羅大學校長、中泰聯盟泰方聯席理事長蓬猜·蒙空瓦尼說,聯盟在教育合作中不斷深化,全力打造知識合作創新體系,以高質量院校合作帶動兩國主要產業行業合作與發展,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教育標準的互聯互通,深化人才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泰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科技參贊陳善意表示,人才合作是經濟合作的基礎,泰中雙方大學在鐵路運輸、航空技師、大數據、機械電子、新能源汽車、科技與旅游、物流管理等專業領域具有廣泛的合作空間,開展高質量合作辦學,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教育標準的互聯互通,深化人才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教育參贊馮俊英說,中泰雙方建交47年,在各領域合作中碩果累累,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還應深挖合作深度和廣度、開展多樣性合作,這是中泰兩國間友誼的生動體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