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8月17日電 (記者 吳蘭)“目前,合肥鐵路通車里程和高鐵里程均居長三角主要城市第一位。”安徽省合肥市發改委總工程師張志17日介紹說,截至2022年8月,合肥全市鐵路通車里程達884.6公里,近10年間增加463.8公里,年均增速7.7%。鐵路網密度達772.9公里/萬平方公里,其中高鐵里程524.3公里,高鐵網密度達458公里/萬平方公里。
正在建設中的路。 吳蘭 攝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緊緊把握交通基礎設施大建設、大發展的機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區位優勢,扎實構建“層次清晰、協同高效、智慧互聯、綠色安全”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密織立體交通網。歷經十年發展,合肥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顯著提升。
在推進鐵路建設方面,“米字型”高鐵網絡基本呈現。據介紹,2012年底,合肥全市鐵路總里程僅有420.8公里。其后不到10年間,合肥相繼建成北向合蚌高鐵、南向合福高鐵、西北向商合高鐵、東南向合杭高鐵、西南向合安高鐵,加上在建東北向合新高鐵,合肥已形成對外八個方向“米”字型高鐵輻射格局。
目前,合肥已與4大直轄市、19個省會城市開行高鐵動車,21個省會城市開行普速列車,實現1小時到南京,2小時到武漢、上海、杭州,3小時到鄭州,4小時到北京和福州。合肥高鐵當日往返通勤圈已經形成并不斷擴展。
在加快發展航空方面,新橋機場跨入國內大型運輸機場行列。2019年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優化提升合肥區域航空樞紐功能,加快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建設
近十年,合肥機場旅客吞吐量由2012年末的519.4萬人次增長至2019年末的1228.2萬人次,年均增長13.1%。貨郵吞吐量由2012年末的4.26萬噸增長至2019年末的8.7萬噸,年均增長10.7%。
截至2022年6月,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共開通合肥至深圳、日本大阪、美國芝加哥、美國洛杉磯、英國倫敦、韓國仁川6條定期貨運航線,同時全年不定期執行阿姆斯特丹和哈利法克斯等臨時國際貨運航線。2022年6月,引入西部航空在合肥新橋機場設立運營基地,合肥機場邁入“雙基地”運營新階段。
通用航空作為民用航空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廬江電力通用機場已正式運營,合肥通用機場實現了從無到有。肥東白龍通用機場計劃今年10月建成,肥西、長豐、廬江等通用機場布局落地正加快推進。同時,合肥市積極爭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打造區域通用航空服務中心。
在公路網絡優化方面,“一環六射”的高速路網格局顯現。目前,合肥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482公里,共有12個路段、32個出入口、10個服務區和8個樞紐,“一環六射”格局顯現。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1812公里,其中一級公路達817.82公里,基本實現市縣通一級公路及合肥與周邊都市圈城市間一條高速、兩條一級公路標準的國省干線連接目標。
在改善水運條件方面,環巢湖高等級航道網日趨完善。目前,合肥市形成六河一湖的區域航道網絡,內河航道總里程704公里,其中,通航里程478公里,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220公里,占全市通航里程的46.03%。
合肥港作為全國28個內河重要港口之一,已發展成為長江支流上規模最大港口、國家二類開放口岸,現有碼頭28座、泊位112個(其中千噸級泊位74個)。隨著引江濟淮工程的不斷推進,省內南北水運大通道初現雛形,今年10月實現通水,明年將實現江淮航道在合肥境內溝通。
在發展軌道交通方面,形成“五線運營、九線共建”蓬勃局面。目前,合肥市軌道交通已開通運營軌道1、2、3、4號線和5號線南段,合計通車里程156公里,站點數122座(含8座換乘站)。同時,5號線北段、1號線三期以及2、3、4號線延長線,6、7、8號線一期工程,新橋機場S1線等9條線路正加緊建設,建設總長178公里。
據悉,“十四五”期間,合肥市將持續推進“1155”大交通計劃,到2025年末,力爭建成及在建鐵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軌道交通500公里、城市快速路5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