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傘兵集團軍”邁向“合成飛行軍”
我空降兵部隊向合成化體系化轉型
本報訊 記者魏兵、特約記者蔣龍報道:從臨近機場起降到跨區千里機動,從建制序列編組到作戰模塊編組……相隔10年,在同一片大漠打響的兩場迥然不同的空降作戰演習,讓空降兵某部營長甄守寬感慨萬千。
10年前,甄守寬是一名空降作戰的步兵排長,帶領步兵排傘降沖鋒;10年后,作為一名空降作戰的合成營長,他指揮6支兵種力量,對目標實施多維打擊。甄守寬的戰場角色之變,映射著空降兵部隊走過的強軍10年。
乘著新時代東風,空降兵實現了力量重塑、換羽高飛。2017年,基于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對空降兵建設運用的戰略考量,空降兵部隊規模結構調整,實現了歷史性重組。按“體系融合、模塊整合”理念對指揮、作戰、保障等各類要素進行重新編組集成,形成編制更合理、裝備更先進、機動速度更快的空降合成部隊,從“傘兵集團軍”加速邁向“合成飛行軍”。
奮斗強軍,不負使命。這支部隊用實際行動回應著統帥的關切:2017年,“國際軍事比賽”賽場,我空降兵官兵一舉奪得12項課目中的11個第一;同年,空降兵戰車方隊全新亮相朱日和沙場閱兵,接受統帥檢閱;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空降兵戰車方隊首次編入陸上作戰模塊,展現了空降兵在我軍作戰體系中的角色之變。
力量編組“脫胎換骨”,作戰能力“換擋提速”。對此,空降兵某旅旅長李柯感觸很深:“過去遇到任務,需要上級給我們加強兵種專業分隊。”如今,他的底氣足了:依托信息系統,火力力量、特種力量、飛行力量綜合運用,作戰指揮更加順暢;隨著航空投送、空地突擊、指揮控制、引導打擊等新型武器裝備不斷列裝部隊,作戰支撐更加有力。去年深秋,該旅從駐地機場出發,整建制空降到塞北草原,著陸后迅速收攏集結,與專業藍軍展開對抗,有效檢驗和錘煉了體系作戰能力。
空降兵部隊向合成化、體系化加速轉型,也改寫著“一兵一卒”的戰場軌跡。多年前的一次空降演練中,“黃繼光英雄連”班長姜法帶領的戰斗班組在進攻中“掉隊”,困境之中全部“陣亡”。在前不久的一場作戰能力評估檢驗中,姜法所在的攻擊隊偏離預定空降場,誤入“敵”后。他們隨機應變,運用信息化裝備快速引導火力打擊,成功扭轉戰場態勢。
一次次“從天而降”,一次次“砥礪鋒刃”。“西部·聯合-2021”演習,國產運輸機編隊進入預定空域,空降兵在無氣象資料、無空中引導、無地面標識條件下躍出機艙;智能保障體系演練,空降合成分隊成功運用無人運輸機展開補給……隨著使命任務變化,空降兵突出空降合成、空中突擊、作戰支援等新質力量建設,實現了由傳統傘降作戰向立體突擊作戰、單一力量結構向多元合成結構轉變。
“寫封信給黃繼光,聽我們的誓言在回蕩。告訴他,我們和他一樣,挺起了軍人的胸膛……”《寫封信給黃繼光》這首軍歌,在空降兵部隊的軍營廣為傳唱。當激昂的旋律響起,官兵們豪情滿懷:“先輩們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不畏強敵,以‘舍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詮釋了中國軍人的戰斗血性。我們一定賡續英雄血脈,苦練打贏本領,確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短評
力量重塑淬煉勝戰鋒刃
■魏兵
飛將軍自重霄入,披堅執銳征四方。在我軍編制序列中有這樣一支部隊,他們憑借超越地面障礙、實施遠程突擊的優勢,成為現代立體戰爭中的重要突擊和威懾力量。他們就是空降兵部隊,動在空中、戰在地面,降在敵后、用在要害,以垂直打擊之力、雷霆萬鈞之勢,擔當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
習主席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強軍征程上,需要空降兵部隊從“空降尖刀”向“戰略拳頭”不斷加速升級。
軍中有句名言:空降兵天生就是要突出重圍。“深入敵后、孤軍作戰”是空降作戰的標簽。面對軍事變革的競爭和未來戰爭的考驗,新時代的空降兵應加快新質戰斗力建設,探索掌握現代戰爭制勝機理,以縱身一躍、敢打頭陣的勇氣,鍛造“插入敵人心臟”的鋒刃,不斷創造新的強軍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