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新疆鐵門關市8月1日電 (史玉江)“在渤海軍區教導旅的八千多名山東籍士兵中,有70多名女兵也走進戰場的硝煙,經歷了戰火的洗禮。這里展示的是當年72位走進烽火硝煙的女兵。這些女兵個個是勇敢的戰士,人人有英勇的故事……”日前,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革命歷史紀念館“走進烽火硝煙的女兵”展廳,講解員高琳為游客深情解說著。
該紀念館呈現1947年張仲瀚帶領三五九旅優秀干部到山東省陽信縣組建山東渤海軍區教導旅,到轉戰西北戰場,先后參加運安、宜瓦、荔北等十大戰役,揮師隴東,挺進解放了安邑、咸陽、天水等16座城市,殲敵2.78萬人,贏得“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稱號的歷史場景,再現“根在井岡山,整編渤海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的新疆兵團第二師發展歷程。
不久前,中國關工委新命名54個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該紀念館位列其中。
工作之余在圖書館“充電”。 史玉江 攝她做了什么讓父母從反對到支持
“我相信會成為我這一輩子最難忘的經歷。”日前,當談起在新疆兵團的感受時,西部計劃志愿者高琳對中新網記者如是說。
“開始是通過學校了解到的西部計劃志愿項目,在大學里就想過去支教,但一直沒有機會。”2020年,從山東魯東大學畢業的高琳,報名參加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項目。
“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時,他們不同意。”但高琳并未放棄自己的念頭,那段時間,她上網搜集了很多有關新疆的介紹,包括圖片、視頻,向父母介紹新疆各方面的情況以及發展成就。
“他們覺得我一個小姑娘,跑這么遠,他們不放心。等到后來又聊起這件事時,我問他們為什么又同意了,他們說把我養這么大,供我讀書是想讓我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高琳說。
通過選拔,高琳如愿成為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這個22歲的山東姑娘,第一次從中國東部遠赴西北,到達新疆后,她第一印象覺得很不錯,梨園的庫爾勒香梨,餐廳的新疆大盤雞……
用攝影記錄自己在新疆兵團的生活。 史玉江 攝讓更多人了解這段紅色歷史
得知自己被安排在鐵門關市革命歷史紀念館(渤海軍區教導旅紀念館)從事講解員工作,高琳的內心有些忐忑。但熟悉講解稿后,對這里肅然起敬: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幕幕潸然的場景,深深感染著她。
那段時間,高琳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背稿。背熟了就在場館里沒人時一遍遍轉著“自說自話”。
在接待第一場的時候,高琳內心很緊張。“拿激光筆的手不停地打哆嗦。”高琳說,“為了鍛煉我,同事們只要有講解場次,就讓我上場接待。經過一周30多場講解,我慢慢適應了。”
全年2000多場的講解,力爭每一場都做到完美,這讓高琳收獲頗多。“通過我的講解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紅色歷史,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工作之余,高琳和朋友們一起欣賞新疆美景,品嘗新疆美食,還學會用攝影記錄自己在新疆的生活。
兩年志愿服務,讓高琳深深愛上了這里。“雖然這座城市很年輕,但是它發展得非常快。走在街道上就像逛公園一樣,站在高處眺望,滿眼綠意。”
節假日徜徉花海。 史玉江 攝希望更多青年加入志愿者隊伍
在鐵門關市的這兩年生活,高琳為從事這項工作而自豪,她時不時向其它省市的同學和朋友發出邀請,分享她的西部之行。“重要的是,這里有年輕人施展才華的舞臺。”高琳說,“希望更多青年加入我們的志愿者隊伍。”
“目前已有1677名大學生從全國各地通過西部計劃,來到鐵門關市,他們服務在學校、社區、醫院等各個崗位,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共青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張倩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