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 邢利宇)為人才建言,為新時代助力。全國政協19日在北京召開“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專題協商會。
近80位全國政協委員參會,30位委員、專家在會上發言,370多位委員通過委員履職平臺和讀書智能平臺發表意見,圍繞近年人才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建言咨政。
“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才是關鍵。我們需要做的是,營造一個大環境,打造無數小舞臺,釋放出人才的巨大創造力。”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建議,切實完善人才評價。大膽放權,充分賦權,給予人才最大限度的發揮空間。
“應創造一個寬松自由、公平公正的創新環境,讓千百萬人才個體的創造力匯聚成推動民族復興的洪流。”劉忠范提出。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王京清認為,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必須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低碳綠色發展,需要科技先行,人才引領。
他建議,圍繞低碳綠色發展在科技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發揮現有科技人才的作用,為低碳綠色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同時,著眼長遠,在高等學校設置相應的學科和專業,培養“雙碳”人才,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保證。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度融合,對我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帶來新的挑戰。全國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建議,探索多元化、復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工科+人工智能、工科+醫學”雙學位、主輔修等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全新的工程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多學科復合型人才。將新知識、新技術、新業態融入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方案。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蔡曉紅著眼西部人才工作。她建議,在西部布局一批體現區域優勢和特色的前沿科學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等平臺,以重大項目和平臺集聚優秀人才,精準支持西部區域創新和成果轉化,鼓勵和引導優秀人才向西部地區流動。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原黨組書記尚勇提出,采用特區模式加快人才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及中心城市中,優選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學科,在深化科教融合等人才發展綜合改革、建立“四個機制”上先行先試,賦予更大的改革探索自主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