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東西問 | 陳國科:“長壽”吐谷渾,如何見證絲路繁華?

2022-07-20 20:13: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州7月20日電 題:“長壽”吐谷渾,如何見證絲路繁華?

  ——專訪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陳國科

  中新社記者 馮志軍

  近年來,隨著位于甘肅河西走廊東部武威市境內的吐谷渾(亦稱吐渾)王族墓葬群被發現,開創中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最長紀錄之一的吐谷渾,逐漸揭開神秘面紗。歷時三年之久,其被中國國家文物局納入“考古中國”的“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考古”項目,多項成果創國內考古“先河”,并入選“2021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和“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350多年的吐谷渾,其政權核心區域位于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的過渡地帶,它如何見證絲綢之路幾個世紀的繁華?為東西方交融互鑒做出了哪些貢獻?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陳國科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此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2019年以來,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國內多家科研單位組建吐谷渾考古項目組,持續對甘肅武威地區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進行考古發掘,有哪些新發現和重大收獲?其間多項研究成果創國內考古“先河”,看似奢侈的吐谷渾王族生活真相如何?

  陳國科:2019年以來,我們在武威南山地區開展了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目前共發現吐谷渾王族墓葬23座,發掘墓葬4座,已出土彩繪陶器、金銀器、漆木器、革制和絲織品等一千多件組文物,諸如木質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風、列戟屋模型、以鐵甲胄為主的成套武備、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品以及類型多樣的絲織品等,皆為國內同時期相關文物首次或罕見發現。出土一方墓志,在墓志左側還發現刻有兩列文字,初步判斷為吐谷渾本民族文字。

慕容智墓出土的麒麟紋、鳳紋錦褂。中新社發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圖

  事實上,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是嚴格按照中原喪葬禮儀來執行的,混雜有一些本民族喪葬特色,但絕非更加奢華。之所以有很多相關文物首次發現,是因為河西地區的保存條件更為優越。

  這些最新考古研究成果,進一步豐富了吐谷渾王族葬群的文化內涵,廓清了墓群的基本布局。墓葬發現及墓志有關記載,對研究吐谷渾史、唐與西部少數民族關系史、唐代軍事建制等一系列問題具有重要價值。

  現在我們已經對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的分布狀況、墓主信息、葬制葬俗等關鍵問題有了較為清晰的判斷和認識。相關考古研究是一個新的開始,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考古工作的繼續,會有更多重要的研究發現值得期待。

吐谷渾王族墓葬群陵區分布圖。中新社發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圖

  中新社記者:作為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的過渡地帶,吐谷渾開創了350多年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最長紀錄。最新的考古成果,有否對此歷史謎團的進一步解讀和佐證?

  陳國科:吐谷渾能夠立國三百余年,有多方面原因。其一,吐谷渾政權之核心地帶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這里東、北、西三面有隴山、祁連山、塔克拉瑪干沙漠作為屏障,南部有青藏高原遮蔽,形成了天然的地理閉環,有利于進行獨立發展。

  其二,吐谷渾政權所建立的主要時間為十六國南北朝時期,此時中原局勢大亂,南北分裂、民族交融、政權頻立,先后與吐谷渾產生交際的政權就包括北部的前涼、前秦、后涼、西秦、南涼、北涼、北魏、西魏、北周等,南部的宋、齊、梁、陳等,乃至少數民族小政權宕昌、鄧至等。

  這些政權都建立時間不長、實力不強,而且相互之間存在對立,沒有一個政權能夠達成兼備南北、完成大一統的宏愿。因此在戰亂紛爭中,吐谷渾并不是各大政權爭奪的重點,加之吐谷渾本身所采取的政策也正是在多個強力政權之間來回搖擺歸附,最終為自己爭取到寶貴的生存空間,維護了其持續發展。

  其三,吐谷渾政權統治者多“雄姿魁杰、齠齔(tiao chen)聰慧”之輩,帶領吐谷渾民族制定了合理的發展戰略,從而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其四,吐谷渾的政治體制較為開放,屬于在多民族融合基礎上建立起的“分封制”政權。慕容氏家族作為可汗,主要統治青海湖及周邊地區,其他地區會分封本族或其他氏族首領為王,分而治之。加之時常遷徙的游牧屬性,無論是進攻或者防守都非常靈活,除非受到全面大規模進攻,否則不至輕易滅國。

慕容智墓出土的鎮墓獸。中新社發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圖

  中新社記者:吐谷渾在史料記載中的“存在感”屢見不鮮,但自吐蕃興起以后,其似乎忽然從歷史長河中銷聲匿跡。如何通過持續考古研究,窺見其中的重要歷史線索和事實?

  陳國科:吐蕃王朝崛起的速度非常之快,在公元6世紀初期,吐蕃尚不算非常強大,但是在6世紀中期已開始迅速崛起,到8世紀中葉達到鼎盛隨后走向滅亡。由于吐蕃所處的青藏高原南部環境惡劣、資源匱乏,因此吐蕃在崛起的過程中,不斷伺機向外擴張是其一以貫之的原則。

  在吐蕃擴張政策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囿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環境,向北突破成為吐蕃向外擴張的最理想途徑,橫亙于吐蕃北方的吐谷渾,也就成為吐蕃向北擴張首先需要解決的目標。所以自6世紀初期開始,吐蕃就與吐谷渾之間摩擦不斷,并且憑借強大的實力慢慢滲透侵蝕。

  在吐谷渾政權滅亡以前,吐谷渾民族吐蕃化的傾向就已非常明顯,最終于663年被吐蕃全滅。被滅之后,一部分吐谷渾人逃往唐朝境內,一部分吐谷渾人留在青海地區,由于失去了本民族政權所提供的固定屏障,逃往內地的吐谷渾人逐漸走向漢化,而留在青海的吐谷渾人則逐漸吐蕃化。

  從考古方面來說,近年發掘的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就明顯是漢化之后的吐谷渾人墓葬,而青海地區發現的先后入選2019年和202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烏蘭縣泉溝一號墓”和“2018血渭一號大墓”,則是吐蕃化之后的吐谷渾人墓葬。同一時期同一民族人群的墓葬呈現出不同的文化面貌,這就是吐谷渾人逐漸喪失其民族獨立性的客觀體現。

  中新社記者:據史料記載,從東北白山黑水間,千里輾轉遷徙到青藏高原上建國,幾乎橫跨所有的東西方交流通道,吐谷渾為東西方文化人文商貿交流和民族融合,都做出過哪些貢獻?對今天有哪些啟示和借鑒意義?

  陳國科:吐谷渾對東西方商貿和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貢獻,主要體現為其在青海地區建立政權以后,統治了自新疆東部至川西、隴東南的一大片區域,這一區域正好能夠連成天然的東西交通古道:“吐谷渾道”。

  特別在吐谷渾建立政權的十六國南北朝時期,中原以及河西地區時局動蕩,中原戰亂,河西走廊阻塞不通,而吐谷渾政權則相對穩定。因此吐谷渾道,就成為東西方行人、商隊、使臣、僧侶通行的不二之選。正是百年來吐谷渾道的暢通無阻,為亂世背景下的南北交往提供了可能,為東西方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吐谷渾墓葬中出土的酒器。中新社發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圖

  在武威唐代吐谷渾墓葬中,能夠看到漢、吐谷渾、吐蕃、北方草原等多個民族的文化特征,這正是對吐谷渾民族多元融合的實物見證。同時“陽暉谷”“白楊山”“大可汗陵”三大陵區的確認,也與吐谷渾本身的政治形勢相對應,是了解吐谷渾政權設置的重要參考。

  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出土有大量實物及文字資料,通過對這些資料的詳細研究,能夠對吐谷渾史,特別是吐谷渾歸唐以后的發展史提供堅實的依據。同時,能夠闡明唐與吐谷渾等西部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特別揭示唐廷對歸化以后少數民族的治理方式,以及相關政策的設置、羈縻州的設立等。

  古為今鑒,古人的治理政策、交往形式、文化交融等相關情況,也能夠為我們現在“一帶一路”的建設,提供很大程度上的啟示和借鑒。(完)

  受訪者簡介:

  陳國科,現任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先后參加主動科研、大遺址保護規劃及配合基本建設等各類考古調查發掘工作50余項,主持完成張掖西城驛冶金遺址、肅北馬鬃山徑保爾草場玉礦遺址、敦煌旱峽玉礦遺址、黑水國墓群、佛爺廟灣-新店臺墓群、慶陽新莊墓群、武威海藏遺址、莊浪王家陽洼遺址、天祝吐谷渾慕容智墓等重要考古發掘工作。

  • 相關閱讀
  • 首屆國際傳播“絲路獎”評審委員會會議在北京舉行 19件作品入圍

      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邢翀)首屆國際傳播“絲路獎”評審委員會會議2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和確認了首屆國際傳播“絲路獎”的復評結果。  首屆國際傳播“絲路獎”評審委員會由來自多個國家的21名委員組成...

    時間:07-21
  • 臺灣花蓮縣鳳林發生3.7級地震 深度5.0公里

      中新網7月2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根據臺灣氣象部門最新信息,21日6時3分發生里氏規模3.7地震,地震深度5.0公里,震央位于花蓮縣府南南西方31.9公里(位于花蓮縣鳳林鎮),最大震度花蓮縣4級。...

    時間:07-21
  • 國家減災委員會:增設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

      中新網7月21日電 在21日上午應急管理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應急管理部監測減災司司長陳勝介紹,近日,國家減災委員會印發了《“十四五”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國家層面第4個防災減...

    時間:07-21
  • 臺灣用電新高4030萬千瓦 臺電:主因民眾增加空調用電

      中新網7月2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20日臺灣高溫炎熱,用電飆新高,尖峰負載在下午2時23分達4030.1萬千瓦,創歷史新高,更首度突破4000萬千瓦。臺電指出,主因民眾增加空調用電。  據報道,20日備轉容量4...

    時間:07-21
  • 【走進縣城看發展】遼寧瓦房店: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遼寧省瓦房店市位于遼東半島中西部。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加快發展精品農業,做優做強傳統產業,努力跑出縣域經濟發展“加速度”。  眼下,在瓦房店西楊鄉種子生產基地,農民正忙著采收...

    時間:07-21
  • 空軍與清華、北大、北航等聯姻十年培養飛行學員數百名

      空軍與國內一流大學“戰略聯姻”結碩果  “雙學籍”飛行學員成為藍天新銳  解放軍報訊 記者高立英、李建文報道:一次高強度快節奏的空中對抗飛行之后,27歲的空軍飛行員吳震,走下殲-20戰機的舷梯,旋即和戰...

    時間:07-21
  • 失落96年后現芳蹤 臺灣原生百合細葉卷丹再面世

      中新網7月2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農業事務主管部門種苗場20日發布,臺灣原生百合之一的細葉卷丹,在失落96年后,2011年在苗栗被發現,經由臺灣中興大學、種苗場接力合作,種苗已能量化繁殖迎向新生,喜...

    時間:07-21
  • 臺灣雞蛋價漲 陳吉仲:8月有望回穩

      中新網7月2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雞蛋產地批發價漲2元(新臺幣,下同),臺當局農業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陳吉仲20日表示,此波漲價是反映國際飼料價格上漲,就他了解國際玉米價格開始下跌,雞蛋價格8月有望回...

    時間:07-21
  • 文明之美看東方|何為考古: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將到哪里去

      考古,主要通過出土的資料來研究歷史,研究人們的過去,研究人們的生活。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結合。現在我覺得令人欣喜的是,通過我們的宣傳和介紹,民眾對考古的熱情逐漸高漲,逐漸了解到考古,哪怕他是從《...

    時間:07-21
  • 文明之美看東方丨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和文化遺產...

    時間:07-21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色多多网站入口| 女博士梦莹全篇完整小说| 久久久免费的精品| 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 黑色毛衣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无毒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免费| 欧美日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2022a| 黄a大片av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地址 |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深夜a级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精华液 | 小兔子被蛇用两根是什么小说| 中文字幕无线码免费人妻|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香港三级|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 性xxxxx欧美极品少妇| 丰满少妇又爽又紧又丰满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男女一级免费视频| 动漫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黄网站免费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