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
戚 軍 山東省臨沂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齊曉勇 云南省普洱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李源源 重慶市豐都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找準服務保障鄉村振興和紀檢監察工作的結合點、發力點,通過強化與職能部門協作配合,凝聚監督合力,推動黨內監督和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同,做深做實基層監督,持續推動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化、惠民富民政策落地落實、民生項目建設廉潔高效、小微權力運行規范有序,以強有力監督保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踐中,有哪些經驗做法?我們采訪了三位地方紀委監委負責人。
堅持系統思維,完善貫通協同機制,在更大范圍內整合運用監督資源和力量
記者:促進各方面監督貫通協同,形成監督合力,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你們做了哪些積極探索?
戚軍:我們以清廉村居建設為切入點,緊盯村集體“三資”管理、惠民富民政策落地落實、民生項目建設、小微權力運行等重點,建立紀檢監察監督、巡察監督、審計監督聯動機制,實現監督措施手段優勢互補、信息共商共通共享、問題線索相互印證,不斷提升監督質效。如,郯城縣紀委監委在調查郯城街道張卸村村干部張某某等人違紀違法問題時,發現該村存在集體“三資”管理混亂等問題,通過協調審計部門協助查證,發揮審計監督信息面廣、專業性強的行業優勢,為該村挽回集體經濟損失300余萬元。隨后,該縣啟動村居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工作,同步開展重點村提級巡、突出問題機動巡、“回頭看”督改巡等專項巡察,發現村干部坐收坐支、侵占村集體資金、“三資”管理不規范等問題600余個,移送線索139條。今年以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通過“紀巡審”協調聯動,查處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487個,處理529人。
齊曉勇:我們深化運用“室組地”聯動、專項巡察、“紀巡審”聯動監督等經驗做法,與發改、農業農村、住建、生態環境等職能部門建立常態化溝通聯動機制,與審計、財政、統計等專業部門建立協調機制,在更大范圍內整合運用監督資源和力量,提升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如在開展涉糧問題專項巡察工作中,通過整合巡察、審計、紀檢監察力量,對發現可疑的賬務往來,及時提交審計部門審查核實,為審查調查工作提供專業支撐。通過“紀巡審”聯動監督,巡察期間發現問題235個,移交問題線索23件26人。截至目前,紀檢監察機關已立案查處16件19人,嚴肅處理了一批涉糧領域違規違紀違法問題。
李源源:我們統籌財政、審計、巡察等專業力量,成立工作專班,對全縣鄉村振興項目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圍繞項目審批、竣工驗收、資金流向、效益發揮等細化任務清單,及時督促解決項目建設進度較慢、項目競爭性比選審核把關不嚴等問題,并在項目申請原有的“村級申報—鎮級審核—縣級審定”程序的基礎上,督促新增“部門論證—聯合審查”環節。推動縣財政局、縣鄉村振興局、縣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縣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加強對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的監管。
促進監督成果有效轉化運用,推動各方面監督信息互通、措施互補、成果共享
記者:如何促進監督成果在各監督主體之間有效轉化運用,釋放監督的整體效能,保障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高效推進?
戚軍:以“紀巡審”聯動監督為例,我們將巡察監督、審計監督發現的涉農領域問題作為護航鄉村振興的監督發力點,分析研究梳理共性問題、深層次問題,明確監督主體、監督重點,運用“一臺賬、兩清單、雙責任、雙問責”監督機制,細化縣區黨委、職能部門的具體任務和責任,實行清單式監督,推動主體責任落實,做到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建立以巡察為載體的綜合監督平臺,將日常監督和審計監督發現的普遍性問題、傾向性問題作為巡察監督的方向性參考,制定巡審聯動工作辦法,出臺監督檢查室、派駐機構負責同志兼任市委巡察組副組長制度,建立溝通會商、定期研判、線索優先辦理機制,優選巡察、審計、鄉村振興等各領域專業人才2600余人組建監督人才庫,實現巡察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審計監督的貫通融合、高效推進。如,羅莊區通過“紀巡審”聯動,先后對201個村居進行了巡察和審計,審計發現問題個數和線索較以往分別增加44%和130%,巡察發現問題線索和成案率分別提高21.7%和29.2%。
李源源:我們辦理了審計部門移送的某單位一把手違規提前支付其親屬工程款的問題線索后,梳理了近年來審計移送問題線索的查辦情況,與縣審計局聯合印發進一步加強貫通配合的意見,并制定出臺審計發現問題線索移送和查辦結果反饋制度,明確紀檢監察機關和縣審計局建立統籌協調、協作共享、聯動貫通的體制機制。一方面縣紀委監委對監督執紀過程中發現的內控缺失、管理薄弱、潛在風險等問題,及時通報縣審計局,縣審計局梳理匯總后將具有普遍性、傾向性問題納入年度審計計劃。另一方面縣審計局及時將審計報告、審計意見書等成果與縣紀委監委共享,縣紀委監委將審計發現的問題納入政治監督、日常監督、執紀問責,對縣審計局移交的問題線索,依規依紀依法查處,并將相關單位審計結果和問題整改情況納入領導干部廉政檔案。
齊曉勇:此前,我市景谷縣交通運輸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王某因涉嫌利用鄉村道路建設,虛增工程量套取國家資金等問題被立案審查調查,針對案情復雜、涉及資金大、時間跨度長的情況,紀檢監察機關及時與縣審計、財政等部門會商對接,很快,該案取得了關鍵性突破。實踐中,我們要求紀委監委、巡察機構和審計、財政、統計等部門在紀檢監察監督、巡察監督和審計、財會、統計等監督中,得出的結論性意見或發現的相關問題,有利于彼此工作開展的,應當相互通報,進一步打破條塊分割,形成上下左右貫通協同的監督格局,并探索制定紀檢監察監督、巡察監督與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貫通協同工作暫行辦法,建立會商協調、信息溝通、人才協作、線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保障落實等7項機制,推動各類監督信息互通、措施互補、成果共享。
構建前期計劃共商、信息共通,中期力量共助、監督共進,后期成果共享、考核共用的工作格局
記者: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同,護航鄉村振興,下一步,有哪些謀劃?
戚軍:鄉村振興工作點多面廣量大,我們在監督中發現,各類監督貫通協同機制還不完善、監督作用尚未充分發揮,數據聯通、信息共享仍存在斷點、堵點,監督的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還需進一步加強。我們在深入總結“紀巡審”聯動監督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健全機制、完善制度,持續推動紀檢監察監督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貫通銜接。建立完善與農業農村、財政、民政、人社等職能部門數據共享、成果共享的工作機制,深化運用檢舉舉報平臺、外部信息查詢分析平臺、村務監督平臺等,以數據大整合助力監督大貫通,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保障。
齊曉勇:我們積極探索制定審計、財政、統計深度參與紀檢監察和巡察工作人才庫管理實施細則,明確紀檢監察機關、巡察機構在開展政治巡察、專項監督、專案辦理工作時,根據工作需要,選出具有較強審計、財會、統計等業務能力的專業人才參加,實現力量攥指成拳,提升發現問題水平。建立紀檢監察機關與審計、財政、統計發現問題線索雙向移交處理機制,確保鄉村振興專項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全面落實整改。
李源源: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聚焦項目建設、產業持續發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要進一步整合力量,解決好“誰來監督”“監督什么”“如何監督”的問題。在持續完善“室組地”內部統籌協調、信息互送、溝通協作機制的同時,要不斷深化紀檢監察機關與巡察、審計等部門的協作,著力構建紀檢監察與巡視巡察、審計等各方聯動的監督模式。緊盯監測幫扶機制落實、鄉村振興項目資金等重點,對被巡察單位同步開展專項監督和專項審計,推動完善定期分析研判、問題線索移送、問題辦結反饋等工作機制,并將監督結果與從嚴管理干部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紀律監督、監察監督、巡察監督、審計監督同向發力,形成前期計劃共商、信息共通,中期力量共助、監督共進,后期成果共享、考核共用的工作格局。
本報記者 李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