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州6月10日電 (記者 龍敏 張麗君)今年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共南平市委書記林瑞良10日在福州表示,武夷山國家公園既是“雙世遺”的保護地,又是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南平市將保護好、建設好國家公園,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南平自古以來就有保護生態的傳統和習俗,千年前就頒布了《禁樵令》《禁漁令》,禁止亂砍樹、亂捕魚,至今仍刻在武夷山的摩崖石刻上。朱熹在南平“琴書五十載”,提出“萬物并育于其間而不相害”。
林瑞良介紹,南平市將順勢而為在全社會廣泛開展自然教育、科普教育和宣傳引導,與國內外科研機構交流合作,倡導綠色生活、綠色生產方式,并探索生態司法模式,建立生態法庭,對那些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創新開展復綠補種、增殖放流、管護山林、認購碳匯等懲罰措施,在全社會培養起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新風尚,讓“保護第一、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的國家公園理念深入人心,凝聚起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強大社會力量和內生動力。
南平市在1001.4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國家公園的外圍,劃定1公里左右的保護協調區和2至4公里的融合發展區,構建了總面積達4000多平方公里的保護發展帶。
南平市堅持系統保護修復,已經謀劃同國家公園保護相關的項目93項、總投資近400億元,其中松材線蟲病蟲害阻斷區、防火林帶隔離區、閩江上游水生態環境治理、251公里生態環線等一批重大項目已經在開工建設;強力推進茶山整治和“兩違”整治,2018年以來累計整治和修復面積1.6萬畝,拆除各類違法建設4萬多平方米。
目前,南平市加快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一批行業頭部企業紛紛落地南平,農夫山泉建成投產,華潤怡寶、銀河水業計劃近期陸續開工建設;圍繞生態優勢,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生態銀行”“武夷品牌”等模式,著力推動品牌保護和原產地保護,打造區域品牌和生態標識,賦予生態產品更高附加值。
“綠色是我們最大的底色,生態優勢就是我們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南平的競爭力正在逐步顯現。”林瑞良說,南平市毗鄰長三角地區,區位優勢更加凸顯;正在規劃建設全域風景,以吸引年輕人和高科技人才來南平創新創業,努力培育生物醫藥、基因工程、信息科技、綠色技術等特色產業,推動新風景變為新經濟,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