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疆喀什6月2日電 題:新疆戈壁灘上興起設施農業 手機種出“金田園”
作者 茍繼鵬 姚雯
“我在這承包了一座大棚種植蔬菜,目前已賣出1.3噸,掙了1.5萬元(人民幣,下同)。”近日,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阿熱勒鄉色日克都維村村民圖布·圖爾蓀在莎車縣戈壁產業園對中新社記者說,昔日“隨風滿地石亂走”的戈壁灘如今變成了“金田園”。
從遠處望去,一大片戈壁灘上草木稀疏,唯有3000座溫室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記者來到莎車縣戈壁產業園。看著滿地的黃沙礪石,記者心存疑慮,這里能真的能長出東西來嗎?直到步入溫室大棚才發現里面竟“別有洞天”,各類蔬菜郁郁蔥蔥結出累累碩果,智能通風系統、智能溫控系統、水肥配比機等設備一應俱全。
莎車縣戈壁產業園負責人魏興亞說,物聯網終端連接在種植戶的手機上,園區服務中心的電腦上則連著每一座大棚,可以對其實時監測,缺水缺肥會報警,種植戶可以在手機上及時調整,而且這種智能化種植相比傳統種植模式可以節約90%以上的水肥。
“有了這些智能化設備,啥時候需要澆水,什么時候需要施肥,在手機上一點就可以了。以前兩小時才能干完的活現在10分鐘就干完,而且種的東西長得很好。”莎車縣烏達力克鎮巴格艾日克村村民肉孜依明·尼亞孜開心地說。
記者了解到,人口超百萬的莎車縣,人均耕地僅有2畝,耕地不足和生態脆弱,是其長期以來的發展困境。為此,當地政府決定向戈壁灘要良田,在縣城南郊2萬畝戈壁荒灘上建成戈壁產業園,集研發、育苗、種植、養殖、加工、休閑觀光等為一體,已帶動3000多人就地就近就業。
目前,莎車縣戈壁產業園已建成3000座標準溫室大棚,15萬只肉羊良種繁育中心、200萬只蛋雞養殖基地等,以及4000畝林果基地,種植和養殖都已實現現代化。“現在人均每月收入3000元以上,以后我們計劃提供1萬個就業崗位。”魏興亞說。
記者梳理發現,如今,在新疆南部廣袤的戈壁灘上,像這樣的產業園一個接一個地興起,通過發展現代設施農業,讓民眾在戈壁灘上“點石成金”。
當記者走進同樣建在戈壁灘上的喀什地區英吉沙縣5G數字智慧農業產業園時,來自該縣城關鄉帕萬艾日克村的伊斯馬伊力江·阿不來提正在智能溫室大棚忙碌著。數月前,他還是一個普通農民,如今已轉型為“智慧大棚”管理員。
“現在日常管理基本都是自動化,我1個人管理3座大棚很輕松。遇到天氣不好時,我們在手機上就能遠程操作,不用來大棚。”伊斯馬伊力江·阿不來提說,他是村里第一批來這里上班的員工,沒想到真的在戈壁灘上種出了蔬菜,而且還實現了用手機管理。
據介紹,目前該產業園233座智能溫室大棚已全部建設完畢,正在逐步投入使用,已吸納周邊鄉村100余人就業,后續還會陸續對附近的農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帶動當地民眾共同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