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小康)民盟盟員孫寧生:一捧燭光雖小 照亮山區(qū)孩子求學路
中新網南京6月2日電 題:民盟盟員孫寧生:一捧燭光雖小 照亮山區(qū)孩子求學路
中新網記者 申冉
“我的白內障越來越嚴重,眼睛看不太清楚了?!苯衲暌褲M71歲的孫寧生在電話里抱歉地說。這位退休老教師眼中的世界越來越模糊,但他卻給越來越多的山區(qū)孩子帶去了知識的光亮和清晰的未來。從2011年到2022年,十一年間,從教育大省名牌高中的教師,到山區(qū)小學的圖書管理員,孫寧生把人生的第二個春天無私地奉獻給了山里的孩子們。
1982年,孫寧生從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后,進入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下文簡稱南師附中)從教。
2007年,民盟中央提出幫助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推動中國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和城鄉(xiāng)教育公平的“燭光行動”,出生農村的孫寧生積極參加其中。
2010年,孫寧生將自己退休后支教的打算向民盟南京市委會領導匯報后,得到了積極支持。
2011年1月13日,正式退休后的第三天,年滿60周歲的孫寧生歷經40多個小時的舟車勞頓來到云南省曲靖市,并于1月17日前往離城區(qū)26公里的麒麟區(qū)茨營鎮(zhèn)茨營中學開始了自己長達十一年的支教生涯。
2021年12月17日,各民主黨派、工商聯(lián)、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評選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100個先進集體、96名先進個人、50項建言獻策優(yōu)秀成果、50項社會服務優(yōu)秀成果受到表彰,孫寧生獲先進個人表彰。
71歲的孫寧生給山區(qū)孩子帶去知識的光亮。每學期開學,孫寧生都要家訪每一位貧困學生。 受訪者供圖在深山打造一個書香世界
“抵達茨營中學的第一天,我就向校長做了承諾,除義務給孩子們上課、資助貧困學生之外,還要為學校籌措一批圖書雜志,建一所圖書室。”孫寧生回憶,“茨營中學在烏蒙山的深山里,辦學條件最差,方方面面都有不足,可是我最掛心的是孩子們沒有一個看書的地方,這才是最迫切的需求。”
沒有房子做圖書室,孫寧生拿出自己3萬余元(人民幣,下同)的住房公積金建了一個50多平方米的鋼結構活動板房圖書室;學校缺書,孫寧生趕在寒假期間奔回南京,四處籌措,在2011年的除夕前,募集到了6000多冊圖書和2000多本雜志。
2011年3月21日,這個名為“希望書屋”的簡易圖書室向茨營中學1800多名師生開放。
十一年過去,如今,這個圖書室里已經有了三萬余冊圖書、雜志。每個上課日子的中午,都是這里最熱鬧的時間,各年級的學生們簇擁在書架前,尋覓著、探索著、專心致志地默念著、熱情似火地交流著……
這時,也是孫寧生每天最開心的一刻,他總是透過老花鏡,仔細地在電腦上為學生們登記借閱的書籍,為學生們介紹最新到的好書,“圖書室里的幾萬本書,大部分都是我一本一本登錄入庫的。尤其是孩子們喜歡的書到了,就算再晚,我也要及時入庫,讓大家早早能看上?!?/p>
這間簡易的圖書室仿佛真成了“希望之舟”,在白發(fā)引路人的“搖櫓”下,載著這里的師生們在艱苦的學海中穩(wěn)穩(wěn)前進。
2011年3月名為“希望書屋”的簡易圖書室向茨營中學1800名師生開放。每天中午都是書屋最熱鬧的時候 受訪者供圖點亮貧困孩子的求學路
自來到茨營中學以后,每個學期開學,孫寧生都要家訪貧困學生,并為他們申請和籌措助學資金,保證學生們只要愿意讀書就能夠繼續(xù)讀下去。
十一年來,孫寧生走遍了600多戶學生家庭,最遠步行了十余里山路,沿路一家一家探訪;聯(lián)系組織了400多位愛心人士和一些社會團體,資助貧困學生和孤兒320人,累計資助30余萬元。
這其中最讓孫寧生耿耿于懷的,是一個叫李蓉(化名)的姑娘。因為父親病故,李蓉不得不輟學回家務農。
“當姑娘哭著對我說‘媽媽一個人種不了那么多地,也無法負擔我和弟弟兩個人的生活費……’時,我也想不出任何能解決問題的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離開學校,早早走進社會?!睂O寧生每次想起李蓉,就覺得心里沉甸甸的。
所幸,這些年來,隨著愛心人士越來越多,助學方式和渠道越來越通暢,孫寧生有了更多底氣勸阻貧困學生不要輟學。他給自己規(guī)定的任務是,對所有的孤兒,都要盡全力幫他們讀完初中。有些學習潛質較好、學習態(tài)度端正的農村貧困孩子,要鼓勵他們勤奮學習,進入大學深造,為改變家庭和家鄉(xiāng)面貌出力。
孫寧生讓自己成為一個平臺,“在我的身后,有1200位南京民盟盟員,南師附中成千上萬名老師和學生們,他們在各方面給了我極大的支持?!?/p>
在孫寧生的結對牽手助學“賬簿”里,每一個貧困學生的名字旁邊,都詳細記錄了資助人姓名、資助錢款和被資助人的學業(yè)情況。
如今,這些受到資助的學生中,有的已經大學畢業(yè),有的成為中小學教師和衛(wèi)生院護士,有的成為企業(yè)骨干。
“與陽光、燈光相比,燭光的亮度有限,但是燭光能在最黑暗的地方給人照亮前進的路?!痹诓稍L最后,孫寧生告訴中新網記者,“我愿做這樣的燭光,不僅過去愿意、現(xiàn)在愿意,將來也愿意。我堅信,哪怕亮度再小,只要燭光多了,也能照亮一大片地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