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5月24日電 (記者 李庭耀)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守住5757萬畝耕地紅線;要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24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解讀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政府發布的《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即2022年山西省委1號文件。
《意見》包括穩糧保供、強化關鍵支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農業特色轉型、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政策保障及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等九個部分40條。
山西省委農辦主任,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劉志杰介紹,上述文件可簡單概括為“一條紅線、兩條底線、三個加強、四項重點”,目標任務“八九十”,即農民收入增長8%以上,一產增加值增長9%左右,一產固投增長10%以上。
“一條紅線”,就是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守住5757萬畝耕地紅線。嚴格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要求,逐級簽訂責任書,實行上圖入庫、落實到地塊,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設立省、市、縣、鄉、村五級田長。從今年開始對耕地保護情況進行實地抽查,每年抽查2至3個市,5年全覆蓋。下大力提高耕地質量,今年再建設高標準農田280萬畝。
“兩條底線”,就是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今年山西省糧食面積要保證4707.2萬畝、產量力爭實現285億斤,其中大豆165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82萬畝)。此外,山西省還將通過抓好機制完善、產業就業、重點幫扶縣、問題整改,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錨定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山西“三農”工作將加強黨的領導、加強科技創新、加強要素支撐。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實施種業振興“五大行動”,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發展,落實山西省政府與農業農村部簽訂的有機旱作農業框架協議,開展“機、田、證”一體化試點縣建設。今年山西省級財政用于鄉村振興投入持續增加,安排保障糧食安全相關資金超過100億元,全省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占比不低于36%。
同時,今年山西“三農”工作還將緊抓特色轉型、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四項重點”。
“冬小麥長勢良好,夏糧豐收在望。春播接近尾聲,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增。”劉志杰表示,小滿已過,芒種將至,山西全省“三夏”工作即將由南向北展開。夏收要顆粒歸倉;夏種要種足種滿;夏管要精細到田。夯實糧食生產基礎,牢牢穩住農業“基本盤”,努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