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3日電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在會上表示,北京疫情先后累計有2例重癥,經過精心救治,2例重癥都取得了很好的救治效果,已經轉為普通型和輕型。
會上,有記者提問稱,重癥救治是新冠醫療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線,本輪疫情中重癥救治情況如何,近期部分地區疫情得到緩解,救治能力和效率有哪些變化?另外,重癥患者中高危風險人群的占比很高,針對這部分人群,采取了哪些手段來確保病例的救治與康復?
郭燕紅指出,當前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傳染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加上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沒有癥狀,所以它的傳播很隱匿。這樣的情況下,一旦發生聚集性疫情的時候,在短時間內感染者的數量會激增。隨著感染者數量的大幅度增加,一些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脆弱人群,不僅感染后易發展成重癥,而且因為有基礎性疾病,也對醫療救治帶來了比較大挑戰。對于患者的醫療救治始終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救治過程中對所有患者都要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既保證患者救治,又能夠保障感染者不會對周邊人群造成感染。
郭燕紅表示,為了保證重癥患者的救治,首先要加強定點醫院建設,要把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有重癥風險的患者能夠收治到定點醫院,所以定點醫院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求各地在確定定點醫院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綜合能力強、救治條件好、管理水平高的醫院作為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同時,考慮到重癥的發生上,有一些患者既有新冠肺炎的感染,還有多種多樣的基礎性疾病,因此也要求定點醫院適當增加ICU床位資源,把重癥、危重癥以及有重癥高風險因素的患者都能夠及時的收治到ICU病房進行監護。此外,要配足配齊重癥救治的設備設施和醫療力量,特別是提高醫務人員救治能力,滿足重癥患者救治需求。
第二要規范化診療。現在診療方案已經修訂到第九版,是根據臨床中的實證經驗不斷地把這些經驗和循證依據納入到診療方案中,特別是有一些新藥物的研發審批后,都及時納入到診療方案中。現在要求各地在救治過程中要嚴格按照九版診療方案進行救治。一方面,堅持救治過程中關口前移,特別是看似是輕癥但是有高危因素的這些人群,要加大預警指標的監測。同時中西醫并重來更好的保證治療效果。
此外,在治療過程中既要治療新冠肺炎,同時也要治療基礎性疾病,因此特別注重“一人一策”、多學科診療。另外對于患者加強心理支持、營養支持以及相關對癥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措施在各地救治過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而且也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北京的疫情,先后累計有2例重癥,經過精心的救治,2例重癥都取得了很好的救治效果,已經轉為普通型和輕型。
“應該強調的是,我們國家是人口大國,同時老齡人口眾多,也是世界上擁有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郭燕紅稱,我國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水平、醫療資源在區域間、城鄉間也是不平衡的。因此對于疫情的防控必須要堅持立足于“防”,因此要把防控的一些措施,比如早期發現患者、進行核酸檢測,早期的對于密接人群的判定和隔離等等這些“防”的政策,必須從快從嚴從實落實好,才能夠避免短時間內造成大量人群感染,從而避免出現比較多數量的重癥甚至死亡病例。因此,這些防控措施必須要立足于“防”。
郭燕紅表示,疫情防控當中公眾個人的責任也應該履行到位。公眾的防控責任中,比如日常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減少聚集,也是減少感染的有效措施。特別是針對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在有疫情發生的時候盡量要保護好自己免受感染。同時,接種疫苗仍然是防重癥的有效措施,因此鼓勵大家能夠積極接種疫苗,有效保護好自身健康,避免重癥發生,減少對人民群眾健康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