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9日電 (記者 陳靜)在9日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趙丹丹透露,在最近一次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會上,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了進一步優化現場流調和密接判定工作:科學判斷,不能簡單化一刀切;在流調溯源上要下更大功夫,及時找出風險源,切斷社區傳播。
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強化問題意識,以更高標準檢視工作,及時發現問題、深入剖析問題、切實解決問題;要更加耐心細致做好民眾工作,了解民眾訴求,掌握實際情況,千方百計克服困難,想方設法解決問題。
趙丹丹表示,8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22例和無癥狀感染者3625例;新增本土死亡病例11例,平均年齡78.9歲。11位患者都合并有多種嚴重的慢性基礎疾病及晚期腫瘤,死亡的直接原因均為基礎疾病或惡性腫瘤。11例死亡病例中,有2例曾接種過新冠疫苗。
近期,上海全市各級醫療機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正在逐步恢復日常醫療服務:門診、住院以及互聯網醫院“應開盡開”,急診服務從不間斷。據介紹,上海針對不同情形,提供了相應的配藥渠道:醫療機構開設了一站式配藥便民門診或者簡易門診;對精神類、腫瘤治療等特殊專科類藥品,開設了“綠色通道”專窗服務。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長處方服務,最多可配3個月的藥量。醫療機構普遍開設了志愿者“代配藥”窗口,將社區藥品目錄提供給居村委,居村委做好民眾用藥需求收集,由“代配藥”志愿者協助居民配好常用病、慢性病用藥。
據了解,上海在“健康云”APP上開通了“我要配藥”專區,為民眾提供“一鍵續方”“復診配藥”“在線咨詢”三大便民服務功能。4月12日開通以來,“我要配藥”專區招募了上海公立醫療機構的600多名醫師和藥師,累計提供線上預約與咨詢服務40余萬人次,開具處方13.5余萬張,藥品送達逾10.5萬單。趙丹丹介紹,最初,“我要配藥”專區每天開具處方其實只有200余張,藥品配送200余單;現在增加到最高一天可以開具處方11000張,藥品配送達到8000余單。
此前,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互聯網醫院就醫配藥工作的通知》。當日記者了解到,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上海市五官科醫院)互聯網醫院探索擴大復診患者接診范圍:6個月內在該院或上海其他醫療機構有就診記錄和用藥記錄的五官科相關疾病患者,都可在該院互聯網醫院使用跨院復診和配藥服務。
該院方面表示,這也就是說,五官科相關疾病患者6個月內無論在上海哪家醫院有過就醫記錄,都可在上海市五官科醫院互聯網醫院復診以及配藥。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滬上其他市級醫院將于近期陸續上線此項新功能。
事實上,在疫情防控期間,互聯網醫療的不斷發展更好地服務了患者。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五官科醫院推出了多項便捷就醫服務解決患者配藥“最后一公里”問題,包括:開設極速配藥簡易門診、設立互聯網醫院取藥專窗、開通互聯網醫院取藥碼等。
針對“一老一小”配藥難問題,當日,趙丹丹介紹,“健康云”等平臺已支持18周歲以下及60周歲以上人群的親屬代配藥以及志愿者代配藥的服務功能。除此之外,上海也在持續推進零售藥店恢復經營并向社會公布名單,努力釋放藥店社區藥品供應服務功能,民眾可選擇就近藥店購買藥物。截至5月8日,全上海已有超過2600家藥品零售門店恢復經營。
由于全上海配藥需求旺盛、物流配送能力相對有限,有時民眾收到藥的時間比較偏長。趙丹丹指出,上海將進一步優化配藥服務,盡最大努力滿足民眾的就醫配藥需求。同時,他提醒到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就診配藥的參保民眾,要帶好社保卡(含醫保電子憑證)進行直接結算,減少墊資壓力并免去事后報銷的麻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