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如何看待近期上海抗擊疫情中的好消息?
中新社上海5月1日電 (記者 李純)據上海官方5月1日消息,該市4月30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788例、無癥狀感染者7084例,其中683例確診病例為既往無癥狀感染者轉歸,105例確診病例和7084例無癥狀感染者在隔離管控中發現。
上述數據表明,上海當日新增本土感染者均出自管控“視野”中。這也是上海市連續第二天在風險人群排查中沒有發現新增病例,對于當前疫情防控無疑是一則好消息。
其實,近期上海抗疫中的好消息不止于此。依據階段性篩查結果,與4月28日相比,4月29日上海全市封控區減少人數83萬人,管控區減少人數54萬人。隨著“三區”管控范圍的持續動態梯次調整,全市封控區人口降至300多萬。
上海市嘉荷新苑方艙醫院也在4月30日正式關艙。這是上海首個投入使用,也是首個關艙的市級方艙醫院。該方艙醫院共設床位1900張,在近40天的運行中,累計收治3000余人。
這些好消息的背后是上海疫情防控的向好趨勢。本土陽性感染者從4月13日達到單日峰值以來,總體呈現波動下降趨勢;4月27日起,上海單日新增感染者數量連續4天低于1萬例;本輪疫情的有效傳播指數由此前的2.27降至0.67,連續15天維持在1以下;核酸篩查和抗原檢測的陽性檢出率逐步下降。
經專家綜合判斷,上海市社區傳播風險已得到有效遏制。
但在關注好消息的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向好”與“好”仍有一定距離。上海疫情防控正處于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形勢之嚴峻復雜依舊不容忽視,各項工作還不能放松。
有數據顯示,上海市本輪疫情累計報告的陽性感染者超過57萬例,累計死亡病例422例。重癥患者數量也有所增加。據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介紹,截至4月30日24時,尚有342例重型患者和61例危重型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5月1日表示,當前上海新增感染者絕對數仍處于高位,部分老舊小區、大型企業、建筑工地等重點區域仍有疫情,隔離房源仍比較緊張,重癥、危重癥患者救治任務仍然較重。
“全市疫情防控成果還不夠穩固,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現反彈甚至是前功盡棄。”顧洪輝說。
須指出,近期有報道中出現“上海首次實現社會面清零”的表述并不準確。據上海明確的社會面清零和基本清零評價標準:如果連續三天,單日新增數占區內總人口數比例小于十萬分之一,即可認為社會面基本清零;如果連續三天單日新增數為零,即實現社會面清零。
據此觀察,目前上海市還沒有行政區達到社會面清零的標準,奉賢、金山、崇明、青浦、松江、普陀等六個區則已符合社會面基本清零標準。上海市指出,這六個區在做好“三區”管控的同時,仍需實施“有限人員、有限區域、有限活動”等措施,力爭早日實現社會面清零目標。
金山區是當前上海實現社會面基本清零的非中心城區之一,市民可以在區內活動,前往開放的超市、藥店和醫院,區內可逐步恢復公共交通,私家車可以在區內有限通行。
但與此同時,金山區也發現了小區內扎堆聊天、小區外無序流動、復工復產企業閉環管理不到位等疫情防控不嚴不實的現象。
中新社記者5月1日從金山區了解到,針對相關現象,該區要求持續堅持科學防護,封控區“足不出戶”,管控區不出小區,防范區非必要不外出,活動范圍不超出所在街鎮、園區。此外,金山區還將于5月2日開展一次全員核酸篩查,其間,全區將實行“全域靜態管理”。
“解封不解防,防疫不放松”,這是當前在上海多個場合都能看到的一句話。可以肯定的是,這句話的背后是上海仍將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鞏固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上海已制定近期實施方案,從嚴從緊、分區分級,重點開展十大攻堅行動,正盡全力爭取盡快實現全市社會面動態清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