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東西問丨孫發平:“世界第三極”能為實現“雙碳”目標做些什么?

2022-04-22 20:16: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東西問)孫發平:“世界第三極”能為實現“雙碳”目標做些什么?

  中新社西寧4月22日電 題:孫發平:“世界第三極”能為實現“雙碳”目標做些什么?

  中新社記者 潘雨潔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愈發成為國際共識。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倡導者與踐行者,中國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的“雙碳”目標對全球而言意味著什么?作為“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對抑制氣候變暖有何特殊作用,能夠為“雙碳”實踐提供哪些有益參考?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專訪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孫發平,對上述問題做出解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首次明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為何提出這一目標?

  孫發平: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燃燒化石能源,工業過程以及農林和土地利用變化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滯留在大氣中,成為全球氣候變暖的主因。荷蘭環境評估署2020年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年均增長1.4%,到2019年創下歷史新高。

  為應對氣候變化,全世界190多個締約方共同簽署《巴黎協定》,其核心是在本世紀末努力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攝氏度內。當前,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傳播,更加引起人類深刻反思與自然的關系、關注氣候治理。

2021年11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閉幕,各締約方最終完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中新社發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供圖

  在此背景下,46個國家和地區已實現“碳達峰”,主要為發達國家。中國于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首次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意味著,未來40年中國面臨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能源結構優化等巨大挑戰。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主動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自我加壓”式地提出這一“雙碳”目標,體現與全球一起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決心和面臨全人類問題時的大國擔當。

  中新社記者:為什么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孫發平:從全球來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其意義不亞于三次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先后經歷蒸汽、電氣、原子能和信息時代,從手工工場到機器大工業,再到流水線生產和人工智能,工業化進程中伴隨生產力極大提高,人們的行為和思想也發生巨大改變。而“雙碳”雖然沒有標志性的時代產物,卻同三次工業革命類似,隨著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偏好、價值理念均“更新換代”,技術革新所追求的目標也會實現從“提高效率”到“循環可持續”的重大轉變,其影響力將廣泛、持久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應該認識到,當下中國已經實現全面脫貧,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雙碳”目標雖然帶來巨大挑戰,卻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追求生態文明、綠色技術和低碳生活,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是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需求。

  中新社記者:青藏高原對抑制全球氣候變暖有何特殊作用?該地區能夠為“雙碳”的區域實現路徑提供哪些有益參考?

  孫發平: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是人類生存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極為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發揮著重要的生態碳匯作用。

  有關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系統占中國碳匯的14%;冰川覆蓋面積約4.7萬平方公里,是地球上中低緯度地區的冰川集中地;不同類型濕地和土壤有機碳儲量達1600億噸的多年凍土區,均是重要的有機碳庫。

  因此,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對涵養碳匯功能、提高自然吸收碳的能力、控制溫室氣體增加具有重要意義。

西藏那曲高原湖泊茲格塘錯。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受地理氣候條件制約,長期以來,青藏高原人口少、經濟欠發達。以該地區青海省為例,曾長期依賴礦產資源發展經濟,高污高耗的重化工產業約占工業的80%。然而,利用高原“富光豐水風好”自然條件,近些年建設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創新技術、承接發達地區各類高新技術產業,推動了本地產業和能源結構升級、優化。2021年底,青海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90%,并建成中國第一條百分百清潔能源特高壓外送通道。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灘光伏產業園。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由于清潔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會受水情、天氣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易造成電網運行“冬枯夏豐、日盈夜缺”問題。為此青海地方政府通過構建“風光水儲多能互補”模式,創新、突破關鍵技術,建成全球最大水光互補發電項目,有效提高了調峰能力、讓電能輸送更加平穩。

  同時,作為中國西部碳匯豐富的地區,青海利用電價優勢吸引東部數據中心等高載能、低排放的企業及上下游產業到當地入駐,實現“東數西算”,提高當地工業化水平,達到產業融合與新能源本地消納的雙贏。

  從青海的例子可看出,地區在實現“雙碳”的過程中,短期內經濟發展會受到一定制約,但如果能因地制宜、充分發掘自身優勢與潛力,壓力亦可轉化為強勁發展動力,為區域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

  中新社記者:以青藏高原為例,請您談談在實現“雙碳”的過程中,怎樣增強生態與社會的協同效應?

  孫發平:青藏高原上的塔拉灘,曾經98.5%都是沙化土地,降水稀少、寸草不生、黃沙漫天,嚴重影響黃河上游生態安全。但是,利用海拔高、日照足的優勢,該地區從2012年開始修建光伏發電基地,目前面積擴至600多平方公里。

  戈壁灘上,太陽能光伏組件排成一圈圈同心圓,能有效阻擋、降低風速,定期清洗光伏板增加了澆灌量,板面陰影部分可減少水分蒸發,草勢漸漸蔥郁,種上雪菊、透骨草等高原生態作物,草原植被恢復,整體環境改善,廣袤平整的荒漠化土地上建起“光伏海洋”,附近牧民幫助清洗光伏板和電池組件,養起“光伏羊”,提高了經濟收入。

羊群在青海塔拉灘光伏產業園內吃草。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近年來,中國多地采取“光伏扶貧”模式,在農村居民住宅屋頂和空閑土地上打造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不同區域還開展農光、牧光、林光、光伏治沙等“新能源+”項目。這些做法協調生態效應與社會發展,與“雙碳”最終追求的破解保護與發展難題、提升人類福祉的目標相一致,對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啟發和借鑒意義。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國家或地區在實踐中應怎樣破解低碳、經濟與安全的“矛盾三角”?

  孫發平:從國際經驗看,經濟發展與碳排放全面脫鉤需要工業化全面完成、科技發展與市場調節機制達到成熟。而在與青藏高原類似的欠發達地區,工業化與城鎮化水平還在上升,能耗與碳排放需求難以降低,低碳發展模式必然在短期內降低經濟性。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中新社記者 李江寧 攝

  就一地而言,先發展再降碳,或是一味求快,在迭代技術、產業未出現時就去高載能、高耗能行業,都是應當避免的傾向。

  實現“雙碳”,需要系統籌劃、科學定峰、先立后破,從長遠出發,對生態保護、低碳發展、產業構建、就業穩定、民生保障等多重因素預期管理,出臺切合實際的法規政策,協調進度,穩妥、梯次減碳增匯。

  我認為,地區在目標實施階段可先不考慮碳匯增收,以碳源碳匯相等為導向,加快引進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等補鏈、延鏈、強鏈產業,逐步代替高載能行業吸納就業。同時,加強工業、商貿、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節能,持續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倡導全民綠色低碳生活,最終達到低碳、經濟與安全的平衡。

  中新社記者:在您看來,“雙碳”目標之下,中國如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

  孫發平:近年來,中國在“雙碳”實現進程中,通過對接“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消費需求,加強與沿線各國的能源合作。

  青藏高原是中國內陸通往南亞的重要陸路通道,南亞各國可與中國青藏地區強化區域聯動,在電力、光伏等清潔能源產業方面組織人才培訓、技術交流等活動。

  以尼泊爾為例,該國水電蘊藏量豐富,但水電建設不足,水電資源開發利用率不到3%。與中國青海、西藏等地合作,能有效緩解尼泊爾電力供應緊張,還可向鄰國輸出、創造外匯收入。同時,合作也為中國的清潔能源企業創造機遇,帶動光伏電池、風電機組等配套組件出口和技術輸出。(完)

  受訪者簡介:

  孫發平,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青海省“青海學者”“杰出人才”等榮譽稱號。長期從事經濟發展戰略、區域經濟學和青海經濟問題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先后獨立、合作、主編書籍10余部,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青海社會科學》等報刊發表論文100余篇,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青海省社科規劃項目9項、各類委托課題40多項、智庫報告60多篇,獲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 20多篇智庫報告獲省部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

  • 相關閱讀
  • 中國內地22日新增確診病例2988例、無癥狀感染者21423例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內地22日新增確診病例2988例、無癥狀感染者21423例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3日通報的疫情信息,中國內地22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988例,其中本土病例2971例(上海...

    時間:04-23
  • 中國最早皇家園林重啟千年晉祠泉復流工程

      中新社太原4月23日電 (記者 楊杰英)千年晉祠泉在斷流28年后啟動復流工程。記者23日從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獲悉,當地計劃于2025年前讓這座名泉實現自然復流。  晉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

    時間:04-23
  • 百萬少年問天計劃在京啟動 普及航天知識鼓勵崇尚科學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 杜燕)在4月24日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航天科普公益行動——百萬少年問天計劃在中國航天博物館啟動。該計劃將開展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公益主題活動,比如發行中國航天日主題信封,讓孩...

    時間:04-23
  • 通訊:我們愿做保護地球的“綠色小使者”——習近平主席復信令英國小學師生深受鼓舞

      新華社倫敦4月23日電 通訊:我們愿做保護地球的“綠色小使者”——習近平主席復信令英國小學師生深受鼓舞  新華社記者杜鵑  英國弗朗西斯·霍蘭德學校的小學生們21日迎來了一份珍貴禮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

    時間:04-23
  • 世界領先新型復興號高速綜合檢測列車上線運行

      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記者樊曦)記者23日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世界領先新型復興號高速綜合檢測列車已上線運行。  據了解,該車作為高速動車組新技術驗證平臺參與CR450動車組研制先...

    時間:04-23
  • 習近平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的賀信

      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習近平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的賀信  值此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之際,我謹表示熱烈的祝賀!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

    時間:04-23
  • 習近平致信祝賀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強調 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 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首屆全民閱讀大會23日在京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表示熱烈的祝賀。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

    時間:04-23
  • “以航天點亮夢想”——寫在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

      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 題:“以航天點亮夢想”——寫在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  新華社記者胡喆、宋晨、陳凱姿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一次次飛躍,不斷刷新著中國航天的新...

    時間:04-23
  • 重磅微視頻丨讀書之美

    也許我看不懂也許我看不清也許我看不見我 只是一個熱愛閱讀的人閱讀 讓我站在一個支點望時空 瞰世界在那里我看懂了萬物生靈的起源隕落看清了上下五千年的風云變幻看見了閃耀著光芒的人類文明一本好書是一艘載滿童話的...

    時間:04-23
  • 吉林省新增本地確診病例136例、本地無癥狀感染者205例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吉林省衛健委網站消息,4月22日0-24時,吉林省新增本地確診病例136例(輕型134例、普通型1例、重癥1例),其中長春市129例(含83例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延邊州4例、吉林市3例;新增本地無...

    時間:04-23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cao在线| 成人国产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手机看片福利日韩国产| 天天摸天天摸色综合舒服网|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男女生活| 国产-第1页-浮力影院|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91福利免费视频| 天天想你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中出五十路免费视频| 日本免费小视频|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69堂在线观看| 女人与公拘交酡过程高清视频|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免费网站无遮挡|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h在线观看网站| 快点使劲舒服爽视频|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男人的肌肌捅女人的肌肌 | sss日本免费完整版在线观看| 成人深夜福利视频| 丰满少妇大力进入| 日本插曲的痛的30分钟|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 男人j进入女人j内部免费网站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