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2日電 生態環境部22日召開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在談及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時表示,將聚焦重點區域整治,加快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蘇克敬表示,實施農村環境整治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重要任務。自200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深入落實“以獎促治”政策,堅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取得積極成效。特別是“十三五”以來,中央財政投入258億元,以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為重點,支持各地新增完成15萬個行政村整治,累計完成整治19.5萬個,占全國行政村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村莊環境明顯改善。
但總體上,農村環境整治覆蓋面仍然有限,點位比較分散,規模化效應不夠顯現,部分地區整治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聯合有關部門,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成效導向,采取重點突破和綜合整治、試點示范和監督管理相結合,進一步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促進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到2025年,新增完成8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
主要強化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聚焦重點區域整治。以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粵港澳大灣區等為重點區域,以縣為單元整體推進,優先整治“三線四邊”區域(“三線”即鐵路、公路及河道沿線;“四邊”即城鎮、省界、居民房屋、景區周邊),持續提升農村環境整治覆蓋水平。
二是加快消除農村黑臭水體。結合“三清一改”(即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推動環境綜合整治。系統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等措施,基本消除4000余個面積較大的農村黑臭水體,“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三是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充分發揮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的引導作用,聯合財政部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組織技術團隊,加強幫扶指導,支持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探索治理模式和長效機制。通過我部“美麗鄉村”等專欄,推廣典型地區經驗做法。
四是監督提升整治成效。督促各地將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情況,通過縣級網站、村務公開欄等方式公示,排查結果是否徹底、治理效果好不好,要由群眾來評判。定期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成效評估,指導各地鞏固效果,持續提升設施正常運行水平,實現“整治一片、顯效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