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4月15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15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在獨蒜蘭種質資源發掘利用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不僅突破種子的無菌萌發技術,實現規模化的種苗繁殖,還和企業合作建立800畝的獨蒜蘭種植基地,開展技術成果的示范推廣。
據介紹,獨蒜蘭屬為蘭科附生、兼性附生或地生小草本植物,花形優美、花色艷麗,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蘭花,同時其假鱗莖在亞洲多個國家作為傳統藥物使用。該屬全世界有20余個原生種和數個天然雜交種,主要分布于中國南部及鄰近的喜馬拉雅地區和中南半島北部。其中,云南省是獨蒜蘭屬植物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有近20個原生種和天然雜交種。
圖為研究團隊培育的部分獨蒜蘭新品種。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獨蒜蘭屬植物雖具有重要的觀賞和藥用價值,但對生境的要求苛刻,人工種植技術缺乏。其藥用需求長期依賴于野生資源,導致野生資源逐步枯竭,藥用假鱗莖價格逐年飆升。目前,該屬所有野生種類都已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以及2021年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近十年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張石寶研究團隊對獨蒜蘭屬植物的應用基礎和產業化關鍵技術開展系統研究:收集保存全屬90%以上的物種;通過遠緣雜交培育出17個獨蒜蘭新品種;建立獨蒜蘭屬16個種的HPLC指紋圖譜,發現屬內多個物種都具備替代藥典種類的潛力;并發現藥用獨蒜蘭產量和品質的形成與光照、水分等環境因子的關系密切,30~65%全光照、水分充足或輕度干旱脅迫有利于藥用栽培過程中有效成分的積累。
圖為獨蒜蘭的人工繁育和規模化種植。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基于這些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開展獨蒜蘭的人工繁殖技術研究,突破種子的無菌萌發技術,實現規模化的種苗繁殖,并探索獨蒜蘭的種子共生萌發和無性克隆技術,已經取得基本成功。此外,研究團隊還與昭通蕓生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開展技術成果的示范推廣,建立800畝的獨蒜蘭種植基地,實現獨蒜蘭的規模化繁殖和栽培。這對于減少中藥材產業對野生資源的過度依賴,促進珍稀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利用、中藥材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積極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