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4月7日電 (張一辰 張學良)“搜救載荷主要包括六臺單機,其中研制難度最大的是變頻器里的晶體濾波器和固態功率放大器(以下簡稱:固放)兩臺產品。”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簡稱:西安分院)北斗三號搜救載荷主任設計師袁國靖7日表示。
近日,國際搜救衛星組織第66屆理事會確認北斗系統搭載的六顆搜救載荷符合全球中軌衛星搜救系統空間段標準要求,標志著北斗系統加入國際搜救衛星組織的技術審核工作全部完成。在上述六顆衛星中,西安分院承擔了其中四顆衛星搜救載荷的研制工作。
據介紹,在偏遠地區手機信號無法覆蓋的地方,只要有一臺國際搜救衛星組織的地面應用終端,就可在遇到特殊情況時通過國際搜救衛星組織的衛星實現定位,并及時得到救援。加入國際搜救衛星組織,可使中國的北斗搜救載荷融入國際應用。
中國從2017年啟動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加入國際搜救衛星組織的工作,此后分三批次在六顆北斗導航衛星上搭載了搜救載荷。
袁國靖表示,在北斗三號衛星部件100%國產化的目標要求下,要實現晶體濾波器和固放的國產化應用成為研制任務中必須跨越的障礙,也是實現搜救載荷下行信號正常工作必須滿足的技術要求。
西安分院介紹,該院承擔研制的北斗搜救載荷的最大特點是工作帶寬比較窄,指標要求比較高。最終,由中國自主研制的搜救載荷成功在北斗三號衛星上實現應用,全部指標滿足國際搜救衛星組織的考核,獲得“國際俱樂部”的充分認可。
下一步,中國將繼續優化提升北斗三號衛星國際搜救服務性能,加快北斗特色返向鏈路國際化應用推廣,并基于北斗國際搜救服務,完善中國陸上個人救援、航空遇險跟蹤、海上遇險搜救體系建設,為全球航海、航空和陸地用戶提供“北斗守護”和應急救援的“中國方案”。(完)